僅靠一雙筷子走遍天下
林語堂先生是個風趣幽默的人,他曾經說過:“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的鄉村,屋子里安裝有美國的水電煤氣管子,有個中國廚子,有個日本太太,再有個法國的情人。”大家不必誤會他在公開鼓吹婚外情,其實這位曾經留學歐美的散文大家,是把中華餐飲文化與美國現代化生活設施以及英法日等國的優雅風情,并列為大同世界理想生活的諸多要素之一。
中華餐飲文化在世界的傳播,各地的情況不盡相同。清末外交官張德彝在《航海述奇》中說,1866年他在越南西貢光顧由廣東人開的醉香樓時,其感覺是“所有菜蔬肉食果面皆中華味”。東南亞是海外華人最主要的聚居地,由于歷史悠久人數眾多,那里的中餐館很早便具規模上檔次了。但美國則不同,始于淘金時代的中餐館被稱為“雜碎店”,后來名聲大噪則要歸功于晚清重臣李鴻章。關于這些,梁啟超的《新大陸游記》有過詳細的記載。
20世紀初荷蘭的中餐館。
19世紀末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家倚紅松樹而建的中餐館,專門為淘金和修路的工人服務。
19世紀40年代加州發現金礦需要大批廉價勞力前往開采,廣東許多貧苦的農民便擁向美國,并把下層民眾儉樸的餐飲也帶到了那里。1986年,曾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的李鴻章訪問美國,這位主張“師夷”的洋務派首領卻對西餐不習慣,即便出席美國總統舉辦的歡迎宴會也很少動筷,因此“囑唐人埠之酒食店進饌數次”。這令美國人困惑不解,于是問華人給李鴻章送的什么菜肴。當時的中餐還處于初級階段,談不上什么川、魯、蘇、粵四大菜系,他們做的只是肉塊與菜蔬的雜燴而已。由于“華人難于具對”,因此只好“統名之曰雜碎”。這樣一來,“雜碎之名大噪”,不僅華人餐館的菜單上大書“李鴻章雜碎”來招攬生意,而且連過去從不到唐人街的美國人也“來者如鯽”了。
美國第一家中餐館在舊金山,1850年時那里僅有4家。這些小本經營的夫妻店或幾個人合伙的小餐館,由于花樣多,味道好和經濟實惠吸引許多的顧客。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的中餐館越來越多。據資料統計,1949年全美中餐館4300家,至1990年時增至25000家,全年營業額在70億美元上下。盡管美國華人職業早已多元化,在高校、科技、行政部門及金融、地產等界不乏其人,但仍有約一半的華人直接或間接從事中餐業。究其原因,除了美國華人大量增加之外,中餐被美國公認為是最好的民族風味食品之一,這也是重要的因素。難怪有人說,華人僅靠一雙筷子便能走遍天下。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05-08 關注:107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10-26 關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