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酒的起源
據傳,遠古時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已善于釀酒,時間上比杜康還早。而更為確切的是:《史記》記載,在漢朝,仁懷已有了“枸醬酒”,可以說是茅臺酒的雛形。
公元前135年(西漢建元6年),漢武帝劉徹使臣唐蒙出使南越(今廣州),在南越王的宴席上,唐蒙嘗到了今仁懷一帶產的歷史史酒——枸醬酒。為取悅漢武帝唐蒙繞道鳛部,即現在的仁懷一帶,取枸醬酒獻給武帝,武帝飲后,覺得甘美異常,贊其“甘美之”,故有“唐蒙飲枸醬而使西域”之說。到公元前130年,(西漢元光5年),唐蒙奉旨赴夜郎,由于枸醬酒的緣故,竟改道出符關(今四川省合江縣南),沿赤水河而上奔鳛部而來。
清仁懷詩人陳晉熙有詩為證:“尤物移人付酒懷,荔枝灘上瘴煙開,漢家枸醬知何物,賺得唐蒙鳛部來”。清代大詩人鄭珍也有:“橡蠶不自烏江渡,枸醬還從鳛部來”。都證實了早在漢朝以前,仁懷已盛產美酒。
至唐、宋朝,仁懷已成酒鄉(xiāng),釀酒之風遍及民間。茅臺釀制的優(yōu)質大曲酒“風曲法酒”盛行于市。宋人張能臣的《酒名記》,以此酒質量佳美而載入酒史。到清朝,茅臺酒業(yè)興旺,有“茅臺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及“仁懷城西茅臺村釀酒全省稱第一”的記載。茅臺燒、茅臺春、茅臺燒春、茅春等酒名聲鵲起,獲得“酒冠黔人國”,“風來隔壁三家醉,雨后開瓶十里香”的贊譽。1784年,(清乾隆49年)茅臺“偈盛”酒號正式取名為茅臺酒,清末至民國相繼有“成義”、“榮和”、“恒心”燒房出現,繼承和發(fā)揚了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工藝,形成了一定規(guī)模的生產能力。1915年,“成義”、“榮和”兩家酒坊均送出產品參加了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以其精美絕倫的品質冠蓋群芳,一舉奪得金獎,與蘇格蘭威士忌、科涅克白蘭地同列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至此,茅臺酒的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暢銷海內外。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