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茶壺如品茶一樣有味道
編者按:在南寧愛喝茶的人越來越多,而玩茶壺的人也越來越多,養茶壺成了一些茶友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在收藏茶壺的過程中,許多愛好者感受到了玩茶壺的樂趣,如品茶一樣,有滋有味。
走進南寧大多數的茶葉店、茶藝館總能見到一個專門用于寄存茶壺的地方,這是茶葉店為茶客們特意準備的。喝茶的人對茶葉進行收藏的同時,也玩起了茶壺,當然,在玩壺者中,也有不喝茶而專門玩壺的。玩壺在于養的過程,既有自己養的,也有讓茶葉店或茶藝館幫養的。
紫砂壺受茶友青睞
對于玩壺族來說,紫砂壺是他們的首選。蘇軾詩云:“銀瓶瀉油浮蟻酒,紫碗莆粟盤龍茶”,就是詩人對紫砂茶具賞識的表達。
在所有茶具里,紫砂茶具是最好的,這是由其本身特質所決定的。紫砂泥是從砂精出來的陶,既不奈香又無熟湯氣,故用來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蘊;砂質紫壺能吸收茶汁,增積“茶銹”,所以空壺注入沸水也有香;便于洗滌;冷熱急變性好,寒冬臘月,注入沸水不因溫度急變而漲裂,而且砂質傳熱綏慢,提握撫拿不會湯手;紫砂陶質耐燒,冬天置于溫火煉紫壺也不易爆裂,海外有人稱頌中國紫砂壺為“無毒茶具”,這就是古今中外嗜茶者、收藏家特別喜愛紫砂壺的原因。紫砂壺還有“壺中之冠,陶中之王”的美稱。
玩的就是一種心態
陳萬興是玩茶壺族中較早的一位,上世紀80年代末,曾從事運輸業的他經常往返于汕頭、普寧等城市,受當地飲茶習慣的影響而喜歡上了功夫茶。2001年,由于空余時間足,在朋友介紹下又開始玩起了紫砂壺。他說,剛開始玩壺非常地肓目,對它的質地、產地等什么都不懂,人云亦云,別人說好就說好,別人開價多少就多少,只要看上了都會想盡辦法把它買下來,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一把的壺,眼睛眨一下就把它買下來了,當然,也有花冤枉錢買了不好的茶壺。
他對紫砂壺的收藏幾乎到了癡迷的地步,有時,看上一把心怡的茶壺,但價格談不下來,晚上睡覺總難入眠,第二天花高價也會把它買下,這樣心里懸起的石頭才放下。
陳先生說,他玩壺先從小壺玩起,然后到中壺,最后玩大壺,如今家里收藏的紫砂壺有50多把,花在壺上的錢已上萬元了。他對于紫砂壺可說是關愛有加,一次,在用一把養了一年多時間的紫砂壺泡茶時,不小心讓把壺蓋摔壞了,見此情景他心里別提有多心痛,長痛不如短痛,最后,他索性把壺身也一起摔爛了。他認為玩壺要有平和的心態,講究心細,有耐心,好壺不是一兩天就能養出來的,要慢慢地養,細心的擦磨。
養壺如養小孩
潘先生也是位紫砂壺愛好者,收藏茶壺已長達5、6年時間。他也是受朋友影響而喜歡上紫砂壺的,開始見朋友玩壺有意思,好玩。后來,自己一有空余時間就到茶葉店里轉,尋找滿意的紫砂壺,至今已收藏了20多把紫砂壺。
他說,收藏紫砂壺要有個好的心態:“不求最好,只要自己喜歡就行。”他在許多的茶葉店里都寄養著自己的茶壺,之所以放心地給茶葉店養,靠的就是長期建立起來的信任和友誼。有空余時間的時候,他會到茶葉店里去看看自己的茶壺,與茶友喝上幾杯,交流一些茶知識、養壺心得。養壺的最大收獲在于養的過程,看著自己養的茶壺一天天亮麗起來,有光澤,好比看到自己的小孩一天天長大一樣,心里有一種滿足感,如能得到茶友贊賞,收獲就會更大。
收藏茶壺不僅要會養,還要會欣賞,一把好的紫砂壺,越養越有內含,它的光澤由內而外發出,并不是表面的“和尚光”。
收藏紫砂壺得信息靈通,當然,茶葉店進一批新的茶壺回來,會首先通知熟悉的老顧客,先到者就有機會選到好的茶壺,因此,許多的收藏者都心甘情愿的當茶葉商老板義務搬工,如去車站接人接貨。在茶行里有這樣一個規矩,一把好的茶壺被人拿在手里,即使它沒有付款,其他人也買不走;如果茶客拿回了家,但又不想買了,延誤紫砂壺的出手,茶商也不會有什么怨言,它靠的是一種信任和友誼。
玩紫砂壺雖有樂趣,但一些玩家告誡說,并不是人人都能玩,要懂一些相關的壺具知識,否則,容易財物兩空。當然,一個好的心態也很重要,如果一味的追求經濟利益,得到的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走入另一個誤區。
茶具大致分為:金屬、瓷器、漆器、竹木、玻璃、搪瓷、紫砂。
金屬茶具
金屬用具是指由金、銀、銅、鐵、錫等金屬材料制作而成的器具。它是我國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隨著茶類的創新,飲茶方法的改變,以及陶瓷茶具的興起,使包括銀質器具在內的金屬茶具逐漸消失,尤其是用錫、鐵、鉛等金屬制作的茶具,用它們來煮水泡茶,被認為會使“茶味走樣”,以致很少有人使用。但用金屬制成貯茶器具,如錫瓶、錫罐等,卻屢見不鮮。這是因為金屬貯茶器具的密閉性要比紙、竹、木、瓷、陶等好,具有較好的防潮、避光性能,這樣更有利于散茶的保藏。因此,用錫制作的貯茶器具,至今仍流行于世。
瓷器茶具
瓷器茶具的品種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這些茶具在中國茶文化發展史上,都曾有過輝煌的一頁。
綜觀明、清時期,由于制瓷技術提高,社會經濟發展,對外出口擴大,以及飲茶方法改變,都促使青花茶具獲得了迅猛的發展,當時除景德鎮生產青花茶具外,較有影響的還有江西的吉安、樂平,廣東的潮州、揭陽、博羅,云南的玉溪,四川的會理,福建的德化、安溪等地。此外,全國還有許多地方生產“土青花”茶具,在一定區域內,供民間飲茶使用。
漆器茶具
采割天然漆樹液汁進行煉制,摻進所需色料,制成絢麗奪目的器件,這是我國先人的創造發明之一。脫胎漆茶具除有實用價值外,還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常為鑒賞家所收藏。
竹木茶具
隋唐以前,我國飲茶雖漸次推廣開來,但屬粗放飲茶。當時的飲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間多用竹木制作而成。陸羽在《茶經·四之器》中開列的28種茶具,多數是用竹木制作的。這種茶具,來源廣,制作方便,對茶無污染,對人體又無害,因此,自古至今,一直受到茶人的歡迎。但缺點是不能長時間使用,無法長久保存,失卻文物價值。只是到了清代,在四川出現了一種竹編茶具,它既是一種工藝品,又富有實用價值,主要品種有茶杯、茶盅、茶托、茶壺、茶盤等,多為成套制作。
竹編茶具,不但色調和諧,美觀大方,而且能保護內胎,減少損壞;同時,泡茶后不易燙手,并富含藝術欣賞價值。因此,多數人購置竹編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擺設和收藏。
玻璃茶具
玻璃,古人稱之為流璃或琉璃,實是一種有色半透明的礦物質。用這種材料制成的茶具,能給人以色澤鮮艷,光彩照人之感。
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以堅固耐用,圖案清新,輕便耐腐蝕而著稱。它起源于古代埃及,以后傳入歐洲。但現在使用的鑄鐵搪瓷始于19世紀初的德國與奧地利。搪瓷工藝傳入我國,大約是在元代。搪瓷茶具傳熱快,易燙手,放在茶幾上,會燙壞桌面,加之“身價”較低,所以,使用時受到一定限制,一般不作居家待客之用。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05-08 關注:107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10-26 關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