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歸經,細心調和才能健康身體
傳統中藥藥性理論認為藥物歸經,即是將不同功效的藥物與人體的臟腑經脈相連接,而李時珍將自己的養生心法也融入《本草綱目》之中,即藥食同源,藥有四性五味,藥物歸經,那么食物和藥物也一樣,也有辛、甘、酸、苦、咸五味以及寒、熱、溫、涼這四性。在飲食中,如同選擇藥物一樣,也要根據這四性和五味來選擇食物。只有根據不同的癥狀,選擇正確的食物,才能起到保養人體臟器,增強免疫能力的作用。
《本草綱目》附錄的一萬多個藥方中,很多都具有食補性質,而且都是根據不同食物的性味來對癥調養的。例如其在羊附方中的羊肉湯有這樣的一服藥方:“治寒勞虛羸,及產后心腹疝痛。用肥羊一斤,水一斗,煮汁八升,入當歸五兩,黃芪八兩,生姜六兩,煮取二升,分四服。”這服藥方來自名醫張仲景,主要是用來治療人體虛弱、易疲易倦以及產后疼痛等各種虛證,李時珍將其收錄到《本草綱目》中。
為了闡明李時珍認為食物也有四性五味的理念,就以這個方子為例敘述。本方中所用的當歸味甘性溫,具有補血止痛的功效,因此在治療虛癥的方子中是主藥。而生姜味溫,有散寒的功效,黃芪性甘味溫,可補氣健脾。羊肉則是肉類中性極溫的食物,能夠有效地補虛。將這四味本草融入在一起,就能更大地發揮溫中補血、祛寒止痛的功效,同樣,食用這樣一碗極具補虛價值的羊肉湯,對于產后體弱和大病初愈的人是十分適合的。
對于李時珍善于根據食物的性味對癥調養的醫術,還有一個故事。傳說有一次,一個病人因大便于結,排不出大便,瘀積體內的結果就是食不下咽,身體虛弱。李時珍對其做了仔細的檢查之后,找出病因是高熱引發的便秘。在當時,對于一般的便秘患者,通常做法是讓病人服用瀉藥,以清理腸胃。但李時珍并沒有按通常做法進行治療,而是將蜂蜜煎干后用手捏成一細長條,再從病人肛門處塞入。煎干的蜂蜜在進入溫度較高的腸道后,很快便溶化,不但讓干結的大便被溶開,同時也潤滑了腸道,過一會兒,病人很久都難以排出的大便就從身體排出來了。大便暢通后,熱邪也隨之排出體外,病人的病情也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像上面敘述的藥方以及李時珍平時用食物進行診治的方法在《本草綱目》中還有很多,李時珍在記述藥草的同時,也記載了不少藥用的食物,最典型的莫過于蜂蜜、大棗、生姜、羊肉、小麥等,并根據這些食物的四性五味,以輔助治療疾病。李時珍指出:“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平時所吃的食物中,有的對治病有用,有的卻會損害身體健康,只有吃對了食物才能有益于身體健康,吃得不對時就會生病。因此,在食補時,必須要了解食物性味,也要了解自身特性、癥狀,只有根據不同的病癥取食滋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日常生活中很多食物都是寒性或涼性的食品,如香蕉、冬瓜、綠豆、柿子、芹菜、梨、西瓜、絲瓜、鴨肉等都屬性寒或性涼的食物,有很好的清熱、解毒、生津、止咳、解暑的功效,對那些火氣旺盛、內火偏重的人很適合。相應的,性熱或性溫的食物當然也不少,如我們冬天常吃的羊肉、狗肉,以及生活在南方陰濕之地的人愛食的辣椒、生姜、茴香等,都有溫中、暖胃、散寒、補陽之功效,陽虛畏寒的人食用較佳,而那些患有熱病或者陰虛火旺的人,就要避免食入這類食物。
而且,隨著四季更替,所選食物也要相應變化。在天氣寒冷的秋冬季,就要少吃寒涼性的食品,而到了炎炎夏季,就不能多吃溫熱性的食物,根據四季氣溫而變化選擇飲食才是正確科學的膳食安排。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05-08 關注:107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10-26 關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