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青鱔、鰻鱺、白鱔、蛇魚、河鰻。
【注解】
鰻魚在深海中產卵繁殖,在淡水環境中成長。其性情兇猛,貪食,好動,晝伏夜出,具有趨光性強、喜流水、好溫暖和穴居等特點。
鰻魚具有很強的溯水能力,也能入洞潛逃。每年秋季,性成熟的鰻魚下海產卵、排精,受精卵在深海孵化后發育,待春天來臨,便集群從海口處進入淡水中生活。在自然條件下,可捕到鰻魚的最大個體為45厘米,體重1600克。
【營養價值】
鰻魚含蛋白質、脂肪、鈣、磷、維生素、肌肽、多糖等。鰻魚的維生素A含量也很豐富。
【功效作用】
鰻魚具有補虛壯陽、除風濕、強筋骨、調節血糖等功效,對結核發熱、赤白帶下、性功能減退、糖尿病、虛勞陽痿、風濕痹痛、筋骨軟弱等病癥均有調治功效。
【宜食】
體虛衰弱、貧血、肺結核、神經衰弱、男子體虛陽痿、女子體弱帶下、淋巴結核、肺癆潮熱、痔瘡痔漏、腳氣病、腰酸痛、夜盲癥、小兒疳眼(角膜軟化癥)、風濕骨痛以及維生素A缺乏等患者適宜食用。
【忌食】
在病后脾腎虛弱、痰多、泄瀉者、風寒感冒發燒期間,孕婦及高脂血病和肥胖者以及患有支氣管哮喘、皮膚瘙癢癥、癌癥、紅斑性狼瘡等病癥者不宜食用。此外,鰻鱺不宜與白果同食。為預防鰻血中毒,除不吃生魚和生飲鰻血外,口腔黏膜、眼黏膜和受傷手指均需避免接觸鰻血,以免引起炎癥。
【文獻參考】
《本草經疏》:“妊娠食之,令胎有疾,脾胃薄弱易泄者勿食。”
《食療本草》:“療婦人帶下百病。”“以五味煮食,甚補益,患諸瘡瘺癘瘍風人宜常食之,濕腳氣人服之良。”
《日用本草》:“與銀杏同食患軟風。”
《本草經疏》:“五痔瘡瘺人常食之,大有益也。”
《日華子本草》:“治勞,補不足,暖腰膝,起陽。”
《本草求原》:“脾腎虛滑及多痰人勿食。”
《隨息居飲食譜》:“多食助熱發病,孕婦及時病忌之。”
【食療偏方】
金針菇燉鰻魚
原料:取鰻魚600克,金針菇200克,雞蛋3個,料酒、精鹽、麻油各適量。
做法:將金針菇洗凈,鰻魚去內臟洗凈,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撈出洗凈切段;將雞蛋磕入蒸缽,用筷子攪勻,加入金針菇,最上面放鰻魚,加入精鹽、料酒,倒入適量清水,上籠蒸至魚熟,出鍋澆上麻油即可。
功效:抗癌、滋補保健。
紅棗燉鰻魚
原料:鰻魚1個,當歸、黃芪、紅棗、米酒適量。
做法:先將鰻魚洗凈,切段備用;再向鍋中加入水,將所有材料及調味料一起放入,移入鍋中燉煮40~50分鐘,待鰻魚熟爛即可。
功效:適宜婦女產后坐月子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