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早的飲食禮儀
古人認為最早的禮儀從飲食活動中產(chǎn)生。《禮記》記載,周人席地而坐,食器直接放在席上,飯菜擺放有規(guī)則。
宴飲開始之前,行進食之禮,賓客先,主人后,起身說一些互相感激的話,稱為“興辭”。坐定后,再行祭食之禮,將所食用的飯菜撥一些放到食案上,以報答造食先祖,表示不忘本。
二、基本的傳統(tǒng)飲食禮儀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門戶即席飲食,必后長者,始教之讓。
飯前必須洗手,否則會被認為不講衛(wèi)生,沒有共飯的道德。
吃飯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禮儀:不要揚飯、放飯,即不用手揚散飯中熱氣,不把吃剩的飯放回食器中;不可流歌、咤食,即喝湯時不能喝得滿嘴淋漓,吃飯時口中不要發(fā)出聲音;不要大口喝湯,不要啃骨頭,不要把骨頭丟給狗吃,不要把咬過的魚肉放回盤中,不要專揀自己喜歡的食物吃等等。
在社交宴席上,吃到最后,客人要用湯泡一點飯,表示主人招待的菜肴太好吃。
三、使用筷子的禁忌
正確的使用方法是用手執(zhí)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根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并且兩端一定要對齊。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齊地擺放在飯碗右側(cè),用餐后則一定要整齊地豎向放在飯碗正中。
1、三長兩短
指在用餐前或用餐過程中,將筷子長短不齊地放在桌子上。極不吉利。三長兩短,代表死亡。
2、仙人指路
用大拇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這種拿筷子的做法叫“罵大街”。此外,吃飯時,與別人交談并用筷子指人也有同樣的意思。
3、品箸留聲
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來回去嘬,并不時發(fā)出聲響。被視為一種下賤的做法,缺少家教。
4、擊盞敲蠱
在用餐時用筷子敲擊盤碗,被看做是乞丐要飯。
5、執(zhí)箸巡城
手里拿著筷子,做旁若無人狀,用筷子來回在桌子上的菜盤里找菜,目中無人,缺乏教養(yǎng)。
6、迷箸刨墳
指手里拿著筷子在菜盤里不停地扒拉,尋找“獵物”,就像盜墓賊刨墳一般。
7、淚箸遺珠
指用筷子往自己盤子里夾菜時,手不利落,將菜湯滴到其他菜里或桌子上,被視為失禮。
8、顛倒乾坤
用餐時將筷子顛倒使用,“饑不擇食”的感覺。
9、定海神針
用餐時用一只筷子去插盤子里的菜品,是對同桌人的一種羞辱。
10、當(dāng)眾上香
把一副筷子插在飯中遞給對方,大不敬。傳統(tǒng)是為死人上香才這么做。
四、宴飲的禮儀
1、宴飲的起源
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儀式。
2、宴飲前的禮儀
三天為請,兩天為叫,一天為提。邀請得越早越虔誠,過些日子再提醒一次,到了設(shè)宴的當(dāng)天再去催請。客人要適時到達。
3、宴飲的座次
宴飲前主人要在門口歡迎賓客的到來,并為賓客安排座次。在主人沒有指明座次之前,一般不宜貿(mào)然入座,在旁邊的座次稍作休息。
宴席的座次主要是為了區(qū)分尊卑上下。古代皇帝總是坐北朝南,所謂“南面為王”,故,通常把朝南的座位當(dāng)作尊位。另一種說法,認為東向為尊,室內(nèi)聚會,以坐西向東為尊。
如果是八仙桌,朝南有兩個座位,以右為上。
總之,要讓宴會中地位最高的或是輩分最長、年紀最大的人坐在首位,以下論資排輩,安排座次,主人則坐在末位陪客。如果是圓桌,可以稍微隨便些。
一般情況下,客人就座前要再三辭讓,不敢唐突。被推讓到尊位的人,在入座前要對在座的人拱手致意,表示感謝眾人抬舉。
客人先入座,主人最后入座。尊長者先入座,卑幼者才敢入座。
4、點菜與尊卑秩序
點菜
菜肴的擺放位置要按照規(guī)定進行,如帶骨肉要放在凈肉的左邊,飯食放在用餐者左方,醬料調(diào)味品放在靠前的位置,酒水放在近旁等,主要是為了方便取食。
食器、飲器的擺放,酒壺與酒樽的壺嘴要面向貴客。傳菜者端菜上桌時,不能面向客人和菜肴大口喘氣。上整尾魚肴時,魚尾指向客人。上干魚,則魚頭對著客人。
熟食制品,作陪的人要先嘗一嘗。如果是水果,則必讓尊者先食。
如果時間允許,主人應(yīng)該等大部分客人到齊后,將菜單供客人傳閱,并請他們來點菜。一般來說,客人都會讓主人來做主。如果領(lǐng)導(dǎo)在,不要讓他點菜,除非他主動提出。赴宴者,不該在點菜時太過主動,如果主人盛情要求,可以點一個不太貴而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
為了控制預(yù)算,應(yīng)先選擇適合檔次的請客地點。
點菜時,一般可根據(jù)以下三個規(guī)則:
一是看人員組成,人均一菜是比較通用的原則,男士較多可以適當(dāng)加量;
二是看菜肴組合,最好有葷有素,有冷有熱,盡量做到全面;
三看宴請的重要程度,如果宴請的對象是比較重要的人物,則要點幾個夠分量的菜。
尊卑有序
主人要作引導(dǎo),要作陪伴,主客必須共餐。陪伴長者飲酒時,酌酒時須要起立,離開座席面向長者拜而受之,少者才能返還入座而飲。如果長者舉杯一飲未盡,少者不得先干。
長者吃飽后才能放下碗筷。
5、用餐時的禮儀
在入座之后,一面做好就餐的準備,一面可以和同席的人隨意交談。不要旁若無人,一人獨坐,也不要眼睛盯著餐桌上的食品,或者下意識地撫摸餐具。
入座后姿勢端正,腳踏在自己的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或?qū)⑹址旁卩徸囊伪成希瑧?yīng)與餐桌保持適當(dāng)?shù)木嚯x。
有貴客到來時,要起立,以示恭敬。主人讓食,要熱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如果地位低于主人,必須雙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道謝。
宴飲近結(jié)束,主人不能先吃完撇下客人。當(dāng)客人吃完后,主人要主動為客人添飯。
宴飲進食需要注意以下禮儀:
1·喝湯必用匙,不可過快,不能出大聲;
2·吃飯不可一次夾菜太多,且大口大口地吃。決定選取哪種菜肴后再舉筷;
3·不要長飲大嚼;
4·不要喜歡吃某一道菜就獨取;
5·不能自己動手重新調(diào)和菜的味道;
6·進食時不要隨意不加掩飾地剔牙齒,飯后用手掩住嘴巴再剔;
7·大塊的烤肉,不要一口吃下去;
8·自己口中塞滿食物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時,應(yīng)避免說話或敬酒;
9·落落大方,從容安靜。
五、宴飲上的娛樂
1、宴飲歌舞
最高形式就是雅樂正聲。
2、宴飲游戲
投壺
流觴賦詩,無對者罰酒
擊鼓傳花
不可過分喧嘩、大呼小叫,不講色情段子、庸俗笑話、低級趣味的東西來做酒令取樂。
六、敬酒的禮儀
淺茶滿酒,酒可以比茶多斟些,但也以八分不溢為敬。
入席后,主人先給客人斟酒,以示禮貌。酒杯大小要一致。次序是先長后幼。如不是這種情況,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斟酒。作為客人,起身或俯身,用手扶杯,以示恭敬。主人最后才給自己斟。
開始時,主人必定先恭敬肅立,端起酒杯向客人敬酒,稱為“獻”。客人回敬。
碰杯必須把杯中的酒一口氣喝干,一般是主人先干為敬。
客人飲畢,需要回敬主人,再給主人和自己斟酒,稱為“報”。
然后為勸客人多飲,主人再先飲以倡之,稱為“酬”。
碰杯時,客人的酒杯略低于主人酒杯,小輩的酒杯略低于長輩的酒杯。即使不干,也得舉杯起立答謝。
主人若不善飲,可請一位善飲的親友代為陪飲,或以茶代酒。主人先得向客人打招呼,征得客人同意。
敬酒有如下幾種方式:
1·文敬,是有禮有節(jié)地勸客人飲酒;
2·回敬,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3·互敬,是客人之間敬酒;
4·代飲是不失風(fēng)度而又不使賓主掃興的躲避敬酒的方式。代飲酒的人一般與其有特殊的關(guān)系;
5·罰酒,不免帶點開玩笑的性質(zhì)。
七、飲茶的禮儀
1、鞠躬禮
2、神掌禮
表示請或謝謝。兩人面對面時,均伸右掌行禮對答。并坐時,一方伸右掌行禮,另一側(cè)則伸左掌行禮。將手斜伸在所敬奉的物品旁邊,四指自然并攏,虎口稍分開,手掌略內(nèi)凹,手腕含蓄用力。應(yīng)欠身點頭微笑。
3、磕指禮
4、寓意禮
鳳凰三點頭:用手提壺把,高沖低斟反復(fù)三次,寓意向來賓三鞠躬,以示歡迎。
雙手回旋:在進行回轉(zhuǎn)注水、斟茶、溫杯、燙壺等動作時用雙手回旋。寓意歡迎。
倒茶只倒七分滿,留得三分是人情。有細水長流、來日方長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