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前茶
雨前,即谷雨前,即4月5日以后至4月20日左右采制用細嫩芽尖制成的茶葉稱雨前茶,又叫谷雨茶、二春茶。雨前茶雖不及明前茶(清明前采摘的茶)那么細嫩,但由于這時氣溫高,芽葉生長相對較快,積累的內含物也較豐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鮮濃而耐泡。
春季溫度適宜,雨量充沛,茶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茶葉鮮活,香氣怡人。谷雨茶有一芽一嫩葉的或一芽兩嫩葉的。一芽一嫩葉的茶葉泡在水里像展開旌旗的古人的槍,被稱為旗槍;一芽兩嫩葉則像一個雀類的舌頭,被稱為雀舌。
清明茶與谷雨茶同為一年之中茶的佳品。
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談到采茶的時節(jié):“清明太早,立夏太遲,谷雨前后,其時適中。”
谷雨是采茶的時節(jié),民間諺云“谷雨谷雨,采茶對雨”。谷雨前采摘的茶細嫩清香,味道最佳,故谷雨品新茶,相沿成習。喜愛香茗的文人雅客有諸多詩句詠之。唐昭宗時戶部侍郎陸希聲《茗坡》:“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華鮮。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江蘇紫砂陶都宜興古稱陽羨,陽羨的茶在唐代為上品,谷雨前所采之茶更為名貴,唐代僧侶有飲茶風尚,晚唐著名詩僧齊已留下了三首與谷雨有關的茶詩,其中一首是《謝中上人寄茶》:“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煙。綠嫩難盈籠,清和易晚天。且招鄰院客,試煮落花泉。地遠勞相寄,無來又隔年。”在輕霧如煙的茶叢中,翠綠鮮嫩的春山野茶很稀少,乃至天色將晚時,還未采滿筐。盡管谷雨佳茗難得,但詩人還是迫不及待地招來鄰院的客人品新茶。
谷雨茶,經過雨露的滋潤,營養(yǎng)豐富,香氣逼人。喝起來口感醇香綿和,對人的身體特別好,通全身不暢之氣:以茶驅腥氣、以茶防病氣、以茶養(yǎng)生氣。
在人們的傳統(tǒng)概念中,總認為清明茶(清明前采摘的茶)比谷雨茶好。不錯,清明茶細嫩品質好,但兩三泡之后,味就變淡了。而谷雨前采制的茶,泡起來的綠茶舒身展體,鮮活得如枝頭再生,染得春光盈眼,且茶香濃郁渾厚,久泡仍余味悠長。啜一口,頓覺縷縷清香溢出,塵世間的浮躁和功名利祿皆散去。所以,愛茶懂茶之人常把谷雨前采摘的茶珍藏起來。
現在眾多人熱捧明前茶,趕的就是一個“早”字!而這個“早”字,買茶的人付出是銀子的代價。明前茶和谷雨茶,兩者價格相差甚巨,真正買明前茶自己喝的人較少,大多是作為禮品買去送人的。明前的茶看是好看,但不經泡。而雨前茶泡起來湯色橙黃,香氣渾厚,多泡仍回味綿長,所以,懂茶的人通常都是買谷雨前一兩個星期的茶自己飲用。
在茶農心目中,明前茶雖然上市早價格高,但絕非真正的茶之上品。制茶人祖輩們口傳下來的說法,似乎更喜歡谷雨前后的茶,尤其是谷雨那天的茶,茶農們那天采摘來做好的茶都是留起來招待客人,平常自己舍不得喝的。據說谷雨那天采制的茶,喝了對人身體特別好,通全身不暢之氣,有病可以治病,無病喝了防病。《神農本草》一書就說:雨前茶“久服安心益氣……輕身不老”。
茶葉行家們說出的更讓人信服,其理由,一是谷雨茶受氣溫影響,發(fā)育充分,葉肥汁滿,湯濃味厚,遠比明前茶耐泡;二是價格優(yōu)惠,物有所值,適合老百姓的消費水準。
來源:名希特產網 時間:2025-05-11
關注:
飲食禮儀特產推薦
飲食禮儀特產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關注:219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關注:165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關注: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