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的食俗
維吾爾族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其人種和語言屬于土耳其民族系統,人口約六百五十萬人分布于新疆全境的城市和鄉村中。
維吾爾族的祖先是騎馬游牧民族。漢代時,匈奴在亞洲部高原上十分活躍。后來,阿爾泰語族的游牧帝國與匈奴的抗爭連年不斷,唐天寶三年在突厥的北方過著游牧生活的鐵勒部族的一支回紇(即維吾爾族)取代東突厥,在蒙古北部鄂爾渾河流域建立起了游牧國家。此后,維吾爾族與唐朝的關系不斷加深。
九世紀下半葉以后,維吾爾族被趕出蒙古北部高原,他們經河西走廊遷徙到今天的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內。此后,維吾爾族的飲食從原來的以肉、乳為主轉變為以谷物為主、以肉為輔對維吾爾族來說,更大的社會變動是宗教上的變化。很久以前沿絲綢之路翻越帕米爾高原向東發展的摩尼教和佛教勢力,到十三世紀為止,在同伊斯蘭教徒進行的宗教戰爭中均失敗。于是,這一地區徹底變成了伊斯蘭教的社會。維吾爾族全族改信伊斯蘭教,其飲食文化也加入到伊斯蘭教飲食圈子中去了。
反映在維吾爾人今天的日常飲食中的飲食文化,不僅包括該民族作為土耳其民族的一支從上古游牧時代留傳下來的傳統飲食文化和維吾爾族改宗伊斯蘭教后形成的飲食文化,而且還包括該民族同周圍其它民族和地區的交流中產生的多彩的飲食文化。這種多彩的飲食文化與居住在裝新疆地區的維吾爾族是十分相稱的。因為這一地區曾作為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路線,在歷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這一地區也是東西方飲食文化的交匯點。
維吾爾族的飲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烤羊肉串(維吾爾語稱之為“嘎巴布”)。從西亞各地到烏魯木齊的街頭都能見到這種食品。羊肉趾看上去像是來自西方,但實際上是土耳其民族固有的食品。
與羊肉串不同,谷類、粉食類食品中的用小麥粉和雜谷粉烤制的餅狀的馕,可以看作是從西方傳入的中近東類型的飲食文化。
面類食品中的拉面已普及到維吾爾族的千家萬戶中,其制作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像紡線一樣把面條依次拉長放入鍋中;另一種是用兩手將一根面條加倍式地反復重疊拉長的方法。這些拉面可以看作是起源于漢族的拉面文化。
至于米飯的吃法,維吾爾族通常是把米飯制作成稱作“樸勞”的什錦炒飯(即抓飯)。人們在米飯中放入羊肉、蔬菜和葡萄。食用時用右手的三個指頭抓食。吃飯的這種方式,也屬于伊斯蘭教的飲食文化。漢族的把米煮成粥的飲食方法沒有傳入維吾爾族。
來源:名希特產網 時間:2025-05-21
關注:
飲食禮儀特產推薦
飲食禮儀特產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關注:220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關注:178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關注:166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關注:166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關注: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