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量充沛,巖茶的茶樹多栽種在山坑巖壑之間,峰巒屏障,日照短無風害,濕度高,日夜溫差大,這些條件均十分宜茶,加上巖石風化后的園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有機質,有利于茶葉化學成分的形成。
因此,所產茶品,氣味奇異,色香味別有風韻,素為中外人民所珍愛。
武夷山特產-武夷巖茶相關圖片
▽武夷巖茶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武夷巖茶,素享盛名。唐朝徐夤對它的評語是“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鐘,品具巖骨花香之勝”。宋朝蘇軾詠茶詩中有“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寵加”之句。范仲淹在《和章岷從事斗茶歌》中也稱:“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這些都十分夸贊武夷茶品之佳。
▽武夷巖茶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武夷巖茶品名眾多,而又各具特色,歷代評述頗多。清朝梁茞林在《歸田記》中,總括為“活、甘、清、香”四字,很有現實感。“活”是指搖青做青時要使葉子活起來,使茶品能“活色生香”;“甘”指品飲時甘馨可口,舌根回甜,正如陸游《喜得建茶》詩中“舌本常留甘盡日”的境界;“清”是指制茶時自始至終保持清凈,泡飲時色清不濁;“香”指在做青時使能發出鮮花之香,品飲時有鮮花或焦糖香味,沖飲數次,尚能余芳猶存。
這不獨是對巖茶的確切評價,亦是精制和品飲巖茶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