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甌光餅是福建省南平市建甌市的特色小吃。光餅多用高爐木炭火烤制,烤出的餅面色金黃、周邊銀白,香味獨特、口感甚佳,令人回味無窮。
建甌光餅
相傳光餅原為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部隊用炭火烤制的干糧,當戚繼光部隊路經建甌遂傳入當地,人們為了紀念戚繼光,故稱之為光餅。建甌不少餅店發揚傳統工藝,并對餅餡配料、烤爐工藝進行完善,讓南來北往的旅客吃到色、香、味俱佳的光餅,光餅也成了建甌最具有代表性的風味小吃之一。其中,位于南雅鎮房村的旺弟餅店延續百年的風味最為各地旅客稱道。
建甌光餅曾經衍變出烏糖餅、光肉餅、芝麻肉餅、姜蔥餅、蝦肉餅、起酥霉肉餅、老爹餅、經魁餅等近10個品種。但時過境遷,現在市場上見到的只有光餅、肉餅、芝麻肉餅了。極具風味的光餅店遍及建甌城鄉大街小巷和閩北各地,400多年來仍久盛不衰。
建甌光餅的由來故事:
建甌光餅的由來相傳在遠古世代,呂洞賓見凡人有不遵老的現象。就親自下凡私仿民情,在民間鬧市開設餅店,其原料全是山泥作的。凡人看見餅就來買。而呂洞賓見有人來買餅,就問你餅買給誰吃?不論男女老少都是一個口氣說:給兒子買、給老婆買、孫子買。就這樣問了十多,山快用了一大半,這事被一個神仙知道了,就變了一個凡間孝子,到餅店買餅,呂洞賓見有人來買餅,就問來人說:你餅買給誰吃?那孝子說,我買給父母親吃。這時呂洞賓對孝子說:你是個孝子我要渡你成仙。那神仙對呂洞賓說:你回頭看看,那山被你做餅,已經給用了一大半了。那時人們只叫餅。現在一般人在餅店買餅時,還是這樣地問道:這餅怎么賣?后來,在明代末時,戚繼光為追趕倭寇在我國沿海侵擾,把餅做成中心有個眼,用索串好掛在兵士脖子當干糧吃。這樣就省去了住地用餐時間使倭寇沒有住地做飯的時間,打敗了倭寇,取得了勝利。人們為了紀念戚繼光的戰功,就把這個餅叫作“光餅”而得名。
建甌光餅的做法:
先將面粉發酵,和好面,加適量食鹽及小蘇打,然后將面用手工揉細、制成餅截,再用木棰碾成餅坯。通常餅坯為直徑5.5厘米至7.5厘米,厚度約一厘米,坯中間戳一個小洞,若餅面有加蔥或肉的,則戳兩個洞。
建甌光餅通常用高爐烤制,傳統焙餅的爐立于木架之上,磚塊砌底,再用開一爐門大小口子的大陶缸倒置其上加工而成。焙餅時把餅坯貼在爐內壁左、右面及頂上,炭火猛烤至餅將熟時,餅師又用潑水將爐火火勢壓弱,瞬間水蒸氣充斥爐間,一次烤餅可達百個之多。店家還備有用桐油過面的特制紙扇煽爐,一邊觀察餅被烤的程度,一邊調整火候。烤出的光餅面色金黃周邊銀白,香味獨特、口感甚佳,令人回味無窮。建甌光餅曾經衍變出烏糖餅、光肉餅、芝麻肉餅、姜蔥餅、蝦肉餅、起酥霉肉餅、老爹餅、經魁餅等近10個品種。但時過境遷,現在市場上見到的只有光餅、肉餅、芝麻肉餅等3種餅了。極具風味的光餅店遍及城鄉大街小巷,400多年來仍久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