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龍菜被譽為鐘祥三絕之一,這道菜造型美觀,鮮美可口,其制作工藝被錄入中國非遺保護項目。
就從這張圖上看,我們就知道這道菜制作的難度有多大了,不說怎么做才會好吃,光是這個擺盤和雕刻造型就要狠下一番功夫了,一看就知道是小編吃不起的那種類型了。
能夠讓這道菜上桌的宴席被鐘祥人稱之為“龍宴”,也就是說,僅僅在重大的場合里,人們才有機會吃到這個菜。
說得這么玄乎,其實這道菜的用料并不少見,都是一些平時就能夠吃到的,雞蛋,豬肉,魚肉什么的,但是其制作工藝是相當復雜的,據說這道菜是當年皇上吃過的呢!
相傳朱厚照駕崩,無人繼位,于是由太后宣旨,命三明太子速速回宮,先到者即為帝。朱厚熜距京城三千余里,是三名太子中最遠的,正在發愁時,卜師獻計:讓太子假扮囚徒,一路無人阻攔,其他二人定會被人認出,當地官員盛情款待,自然耽誤行程。只是怕太子吃不下囚徒的餐飲。一名御廚忽然想到點子,將肉包進紅薯中,就可以“吃肉不見肉”了。慢慢隨著后世的改進,這種吃肉不見肉的菜肴就成了現在的蟠龍菜。
蟠龍菜的大部分為魚肉,分別是草魚與青魚,都具有相當好的滋補效果,適合胃寒,虛弱的人食用。
目前,這道菜的制作工藝被鐘祥技校的武清高老師繼承,成為國家承認的“非遺繼承人”。由于有了國家的認定,蟠龍菜的標準越來越嚴格,色香味均有相應的明文規定。因此,即便是現在,能吃到正宗的蟠龍菜也是相當不容易的。不知道小編有生之年能不能吃上一盤最正宗的蟠龍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