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坨在武漢已有很悠久的歷史,它是早點的一種,一般只有早晨賣。糯米粉滾成圓團,再裹上一層芝麻,炸熟后外脆內軟,金燦燦的,咬一口后糖汁四溢。由于是糯米食,最好趁熱吃。很多老武漢對它都有難以割舍的情懷。現在歡喜坨在武漢已經升級了,在各大酒店同樣有售,還有個更雅的名字叫“麻圓”,并以這個名稱入選“中國名點”。
歡喜坨是糯米粉滾成圓團,再裹上一層芝麻,炸熟后外脆內軟,咬一口,一聲脆響后糖汁四溢。武漢傳統小吃“歡喜坨”,現在在三鎮不少大中型酒店同樣有售,不同的是,它有個更雅的名字“1元”。為啥改名?因為兩年前,它就是以這個名稱入選“中國名點”。不過,除了飲食圈內人士,兩年來,武漢市民并不知道歡喜坨走了“上層路線”。歡喜坨又稱歡喜團、麻湯圓、麻雞蛋,為湖北荊州江陵等地的傳統風味小吃
據傳,清末荊州城內有陶姓一家,在戰亂中走散,歷盡苦難,終于又合家團聚了。陶姓老人慶幸一家人沒有喪生戰亂,找出所存的糯米,經淘洗、磨漿、瀝干后,摻入適量面粉和紅糖,搓為小團,再蘸滿芝麻,炸制成熟。沒想到,成品十分甜美,一家人吃得十分快樂。為了紀念團圓,就此稱之為“歡喜團”。陶家也以善制“歡喜團”而出了名。
歡喜坨的做法:
1、將糯米淘洗干凈,用清水浸泡1天,磨成細漿,吊干成團。
2、再將吊干的粉團捻碎搓成粉狀,加進紅糖、糖精、面粉混合均勻,加水擦勻搓透,歡喜坨餳待用。
3、將漿團揉成條形,揪小劑60個(每個約重35克),搓成圓形,投在芝麻盆里滾滿芝麻。
4、麻油入鍋,燒至七成熟時,將生坯入油鍋氽炸。這時可用鍋鏟推散開,待麻團稍漂浮時,可取鐵撈箕(笊籬)一把,將麻團在鍋邊上輕輕按壓,這樣可幫助麻團膨起,壓力可逐步加大,麻團可因此充分膨脹起來;但壓力不能過猛過大,否則將麻團按破,也炸不起來。一般炸至麻團外皮微硬,色呈褐紅時起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