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節氣是象征秋天的開始,但是氣溫還是高溫天氣,要讓身體適應季節變換節氣養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立秋養生吃什么好呢?吃什么食物能排毒呢?
立秋養生排毒表現及菜譜推薦
身體排毒的五大表現
便秘
排便是人體排除廢物及毒素的最重要途徑,通常每天排便一次。如果排便不規律,或者有便秘的情況,甚至排便間隔時間多于3天,則說明腸道內留有宿便。糞便留 在腸道內,有害物質被再次吸收,可引起胃腸神經功能紊亂而致食欲不振、腸胃不適、腹部脹滿、口苦等癥狀,甚至可誘發結腸癌。清除體內宿便的要訣是調節飲 食,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同時加強運動。不可輕易采用服瀉藥或洗腸的方法,否則易導致腸道功能紊亂。
口臭
口臭是指口內出氣臭穢的一種癥狀,多由肺、脾、胃積熱或食積不化所致。貪食辛辣食物或暴飲暴食,疲勞過度,虛火郁結,或某些口腔疾病,如口腔潰瘍、齲齒以 及消化系統疾病都可以引起口氣不清爽。解決口臭首先要多注意口腔衛生,養成飯后漱口的習慣;其次要調理腸胃,多吃些清淡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黃褐斑
中醫認為,黃褐斑與臟腑功能失調、氣血失和、陰陽失衡等相互關聯,并且與肝郁、脾虛、腎虛密不可分,這三種因素都會導致毒素淤積出現黃褐斑。要注意科學飲食,多吃水果,飲食以新鮮蔬菜及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為主,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注意防曬。
痤瘡
西醫認為痤瘡主要與內分泌失調有關,中醫認為痤瘡多由于過食肥甘、油膩、辛辣食物,脾胃蘊熱,濕熱內生而引起。因此,預防痤瘡最重要是保持規律生活,不吸煙,不喝酒,不喝濃咖啡和濃茶,少食辛辣,少食糖果及高脂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面色發暗
肺臟是最易積存毒素的器官之一,每天的呼吸都會將空氣中漂浮的細菌、病毒、粉塵等有害物質帶入肺臟。中醫認為肺管理全身的皮膚,皮膚是否潤澤、白皙,都要 靠肺的良好功能。當肺中毒素比較多時,毒素會隨著肺的作用沉積到皮膚上,使膚色看起來沒有光澤。建議平時在空氣清新的地方做深呼吸,然后主動咳嗽幾聲,可 以幫助肺臟排毒。平時可以多吃些有利肺臟的食物,如蘿卜、百合等。
立秋后吃什么食物排毒
綠豆
綠豆具有清熱解毒、除濕利尿、消暑解渴的功效,多喝綠豆湯有利于排毒、消腫,不過煮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有機酸等受到破壞而降低作用。
燕麥
燕麥能滑腸通便,配合纖維促進腸胃蠕動,發揮通便排毒的作用。將蒸熟的燕麥打成汁當作飲料來喝是不錯的選擇,攪打時也可加入其他食材,如蘋果、葡萄干,營養又能促進排便。
紅豆
可增加腸胃蠕動,減少便秘,促進排尿。可在睡前將紅豆用電飯煲燉煮浸泡一段時間,隔天將無糖的紅豆湯水當開水喝,能有效促進排毒。
胡蘿卜
胡蘿卜對改善便秘很有幫助,也富含β-胡蘿卜素,可中和毒素。新鮮的胡蘿卜排毒效果比較好,因為它能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打成汁再加上蜂蜜、檸檬汁,既好喝又解渴,也有利排毒。
立秋養生吃什么好
1、黃綠色蔬果
夏天人們所吃蔬果以瓜豆為主,胡蘿卜素含量較低。秋季來臨之時,人體內維生素A儲備易減少,如不及時補充,至冬春季節易發生視力下降、眼睛干澀等問題。因此要多吃南瓜、胡蘿卜、西紅柿等橙黃色蔬菜。
此外,瓜豆類食物的維生素C含量也很低,多吃一些綠葉蔬菜補充維生素C很有必要,如芥藍、菠菜、綠菜花等。
2、發酵食品
夏天人們常吃寒涼食物,腸胃的消化功能較弱。因此秋天應適當多吃營養豐富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發酵食品。
主食可選發面餅、饅頭等發酵面制品,尤其是雜面發糕,粗細糧搭配營養更高。副食則可多食一些豆類發酵制成的豆豉、豆醬、醬豆腐等食物,及奶類發酵制成的酸奶等食物。
3、各種薯類
秋季是薯類出產的旺季。薯類食品富含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有助于強生健體,作為主食食用,有利于預防肥胖和多種慢性病。將山藥、甘薯、芋頭、馬鈴薯等作為精白米面的替換品,是非常好的養生措施。
立秋養生菜譜推薦
推薦1:栗子燉白菜
【材料】栗子、白菜、食用油、鹽、高湯
【做法】
1.將栗子去皮,切成兩半,白菜切成長段;
2.鍋中放入適量油,加白菜炒一下,然后加入栗子、高湯(沒有可放清水)、適量鹽;
3.煮至白菜、栗子熟透即可。
【功效】健脾腎、補陰潤燥。
推薦2:沙參玉竹老鴨湯
【材料】老鴨、玉竹、沙參、鹽
【做法】
1.準備好以上所有食材,將老鴨洗凈切塊汆水,玉竹、沙參洗干凈;
2.將汆水后的鴨塊和玉竹、沙參一起放入湯鍋中,加入適量清水;
3.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煲2小時左右。
4.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清肺、養胃生津、去除虛熱。
推薦3:糖醋小排骨
【材料】豬小排、蛋清、玉米淀粉、白芝麻、白糖、生抽、醋
【做法】
1.將豬小排斬斷,反復浸泡去除血水;
2.往豬小排中依次加入適量生抽、白糖、醋、淀粉、蛋清,用手或筷子充分抓勻,腌制半小時;
3.將腌制好的排骨放入蒸鍋中,隔水蒸1小時左右,帶排骨熟透之后取出,撒上少許白芝麻即可。
【功效】滋陰潤燥、益精補血。
立秋需要注意四大要點
立秋起居要調養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立秋要養肺
立秋后,陽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秋冬養陰。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干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為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從五行生旺推算,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處于衰弱階段,而立秋后肺功能開始處于旺盛時期,根據陰陽調和,機體平衡的原理,要加強對這些器官的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立秋要防秋燥
秋燥癥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卜、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結的人食用。要盡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癥狀。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于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
立秋要預防感冒
立秋后,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會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發感冒等。專家提醒,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
有些朋友習慣于在家赤膊睡覺,再加上空調溫度設定太低,夜晚睡眠時寒氣侵體,體質下降,誘發感冒、肩頸疼痛等疾病。專家表示,立秋過后,天氣將逐漸轉涼,提醒廣大市民在居家環境中不宜24小時空調全開,尤其是夜間,盡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另外,出門當心淋雨,容易引起身體不適。出門時最好隨身攜帶雨具,或備件衣物,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