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希特產網飲食禮儀 [切換城市]
特產首頁 小吃大全 飲食禮儀 各地特產 特產專題

山東的飲食民俗


--------------------------------------------------------------------------------  
--作者:湖畔客棧  
特產食品與地方名吃  
一、特產食品  
著名的瓜果有:煙臺蘋果,煙臺大櫻桃,萊陽茌梨,陽信鴨梨,無棣孫家香面梨,鄒平魏橋鴨梨,山東梨(長把梨),冠縣鴨梨,泰山小白梨,肥城桃,鄒平大異生桃,青州蜜桃,歷城龍雪桃,嶗山寒露蜜桃,青島公園蜜桃,臨清貢桃,青州銀瓜,鄒平西董金絲甜瓜,昌樂西瓜,德州西瓜(有喇嘛瓜、梨皮、運糧子、手巾條、五月鮮、白皮三異等20多個品種),惠民西瓜(有三白、桃園三結義、黑油皮等品種,因產在常莊的品質最佳,因此又稱“常莊瓜”),鄒平李坡西瓜,大澤山葡萄,鄒平龍眼葡萄,樂陵、無棣金絲小棗,無棣無核棗、甜酸棗、冬棗、梨棗及經加工的酒棗,鄒平黑棗,寧陽大棗,高唐烏棗,茌平烏棗,聊城王皇李,歷城紅玉杏、荷包杏,鄒平張高水杏,嶧縣石榴,曹州木瓜,歷城磨盤柿等。  
著名的糧菜:明水香稻米、曲阜香稻米、金鄉金谷、濱州小營大米、微山湖雞頭米、大明湖蓮藕蒲菜、章丘大蔥、膠州大白菜、濰縣蘿卜、鄒平常山山藥、龍口粉絲、煙臺大花生、蒼山大蒜、萊蕪生姜、汶上大荸薺、青州辣椒干、寧陽大刺黃瓜、茌平黃花菜(又稱“金針”)。  
傳統名酒有:煙臺張裕公司的金獎白蘭地、煙臺紅葡萄酒、味美思、三鞭酒,青島啤酒、白葡萄酒,安丘景芝鎮的景芝白干和景陽春,濟寧的金波酒,古釀蘭陵美酒,即墨老酒,無棣的小棗白酒(俗稱“棗木杠子”)、金絲棗酒,以樂陵棗花蜜釀造的中華蜜酒,萊陽梨酒,陽谷透瓶香,魯酒、醉一斗,東阿阿膠酒,莘縣屠蘇酒。近年流行的則有孔府家酒、孔府宴酒、古貝春、泰山特曲、萊州特曲、板橋宴酒種種。  
糖果糕點有:濱州芝麻酥糖(又名銀絲酥糖)、“歡喜團兒”(無棣)、長壽糕(鄒平)、芙蓉果、商河熏棗、羅漢餅(濟南)、千層酥、面鮮、羊尾桃(青島)、糖花蛋糕、白蜜食、江米棗、大蛋散、脆蛋果、綠豆糕、濟南蜜三刀、高密蜜棗、臨清棗脯、糖酥煎餅、高粱飴、水晶軟糖、蓼花(聊城)、臨清“一品齋”點心。  
醬菜有:武定府醬菜,產地在惠民縣,有磨茄、桃仁、水晶萵苣、包瓜、糖包、合錦菜、地葫蘆、虎皮菜、百公皮等二十幾個品種;醉方腐乳(青島);臨沂八寶豆豉;濟寧玉堂醬園醬菜,有包瓜、磨茄、龍缸松花蛋、醬黃瓜、糖醋蘿卜、糟魚、醉蟹、豆腐乳、合錦菜等100多個品種;夾山香椿芽,產在淄博;醬紫姜,產在濟寧、濟南;臨清甜醬瓜;日照京冬菜。  
調味品有:王村醋、濼口醋、黃山米醋(鄒平)、濟寧玉堂醬園的味珍醬油等。  
二、面食小吃  
餅:古來山東制餅名天下,清代名士袁枚,堪稱美食家,作有《隨園食單》,他在書中說:“山東孔藩臺家制薄餅,而天下之薄餅可廢。”山東境內的餅流傳至今不下數十種。  
厚鍋餅,亦名鍋餅,魯西南一帶稱為“壯饃”。此餅5斤面做一個,直徑4尺2寸,厚4寸2分,烤餅用兩層鏊子,下層的鏊子上涂一層泥、再放上一個鏊子燒熱后烙鍋餅,一個餅要烤一個鐘頭。烤成零售時,用刀向中心切成一塊塊長尖三角形,吃來外硬里軟,有筋不粘,十分耐饑,最為勞動人民所喜愛。此外還有形制略小的薄鍋餅,加油、花椒面和鹽做成的油鍋餅。種種鍋餅曾遍布城鎮市面。  
春餅,又名薄餅、荷葉餅。燙面搟成,慢火烙熟,色白質軟。  
家常餅,流行于山東各地。其形制大小,各地有不同樣式,但皮酥瓤嫩則大體相同。  
三頁餅,又名三蓋餅、三層餅。產于安丘景芝鎮。做餅時,先取一個面劑,搟成小餅,用刷子在餅心刷上鹽、油;再取第二個面劑,壓扁,兩面蘸油,放在第一個餅的中心;取第三個面劑,壓扁,放在第二個面劑上;撒上醭面,三個面劑一起搟成薄餅。烙熟后,一抖即可分為三頁,疊起來放好,好幾天不爆不裂,柔軟如初,最宜卷著時鮮菜同吃。  
濱州鍋子餅,清末濱城西關邢姓人所創,因此又名邢家鍋子餅。先烙軟餅,再炒餡,卷餡于餅中,切段上盤。  
御史巷鍋餅,產在臨清,以厚重聞名,當地有歇后語:“御史巷的鍋餅--吃不透。”  
關德奎肉餅,肉餡加雞蛋,為臨清名小吃。  
燒餅夾肉,臨清風味小吃,肉攤賣熟肉切末,到燒餅鋪等燒餅熟時,由師傅在燒餅上切口、夾肉,即做即食,俗稱“等燒餅”。  
武城餅,加肉菜餡搟成直徑約七寸的餅,在鏊子里先烙,后放石子上再烘烤,成品外焦里嫩,餡鮮香。  
盤絲餅,似餅非餅,實為經過烙煎的極細抻面,面絲金黃透亮。  
烤排,長方形大燒餅,重有1斤,原產于棗莊、臨沂,傳入濟南亦受歡迎。  
濰縣杠子頭火燒,一種硬面食品,最受舊時遠行人的歡迎,因在制作時和面用水很少,面硬,用粗重杠木反復壓制代替揉面,故名“杠子頭”。傳說起源于濰縣“留飯橋”鎮。此處是明清兩代登、萊兩州赴京必經之路,過此無重鎮,行人必須在這里帶足半個月的干糧,“杠子頭”火燒應這種需求而發展起來。這種火燒在制作過程中,和面用杠子壓過,下劑后又“熗面”,然后制成邊沿厚、中間薄的圓餅,上烤爐時,再在中間挑起一個凸頂,用慢火烤成,十分堅硬,久存不變質,又因為中間凸起部分極薄,敲破成一小孔,以麻繩穿成串,掛在鞍邊車旁煞是方便。這種火燒,涼吃越嚼越香,熱食用菜、肉燴出柔韌而不松散,又出一種特異香味。  
榮成盛家火燒,在外地人稱為石島糖酥火燒,產地在榮成盛家村,距著名的海港石島鎮不到10公里,這種燒餅將面粉加酵面、糖、油及溫水和好發酵,加堿,揉好,搟成圓形,放平鍋內烙烤,待烤成黃色時,刷一層油,翻過來再烤,兩面都烙好之后,把火燒豎起來,夾上夾板,烙成六邊形。出鍋的火燒,一面特酥,一面柔軟,中間白中透黃,層次分明,又脆又香,便于攜帶,便于貯藏,吃的時候不喝水也不會粘嘴,最受連日在海上作業的漁民的歡迎。傳說這盛家火燒起源于南方,那邊逃荒而來的人把做火燒的技藝帶到盛家村,村民多是逃荒而來,家家做起了火燒生意,因此,盛家村別名“火燒村”。  
周村的大酥燒餅,以其酥、香、薄、脆聞名全國,人們愛其一嚼即碎的特點,形象地叫它“呱啦葉子燒餅”。據說周村原有一種著芝麻的馬蹄形厚燒餅,后來人們發現厚燒餅面上鼓起的部分薄而酥脆,特別好吃,燒餅店的師傅就著手試制了薄燒餅,果然受人歡迎,很快風行起來。制作周村大酥燒餅要有很精細的技術,和成的面劑只有指肚大小,要將這指肚大的面劑在案板上揉煉加工,放在延盤內,用手沾水延展成圓圓的薄餅,又要雙手輕夾薄餅到晃盤內著芝麻,再順手貼在鏊子上烘烤,延展、著麻、貼餅、烘烤,幾道工序,一氣呵成,看起來令人眼花繚亂。  
夏津的宋樓火燒,最能體現魯西北的風味。這種火燒,和面時加少許黃豆面,用鹽水揉和、蘸油搟壓,每劑折疊6層,搟三次,層層涂油,烤熟后,狀如圓筒,層層分明,薄如紙葉,每個不過半兩多,香酥可口。  
曹州燒餅,也是成系列的,其中的趙家燒餅,可稱魯西南火燒的代表。此餅用木炭火爐烘烤,外面有糖、芝麻,瓤里又粘著鹽和五香佐料,吃起來不甜不咸,又甜又咸。喜歡吃脆的,還可以把它烤成“焦燒餅”。  
微山湖的挎包火燒,名稱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火燒正方形,樣子象挎包;另一說這火燒做得挎包大小,內有夾層,可以夾魚肉、菜肴,象挎包盛物一樣外出便于攜帶。挎包火燒是先在面中拌油、五香面等調料,經和面、揉搓、搟壓、爐烤而成,焦炭爐烘烤時,火燒外皮向兩面鼓起,香脆焦酥,內有五六層夾層,柔軟可口,當地人吃這種火燒往往再配一碗湖產菱米粥,湖區的風味分外濃烈。  
其他尚有淄川的肉火燒、蓬萊的缸爐火燒、煙臺的叉子火燒、益都回民的麻汁酥餅、青島的蟹殼黃、青州的六角旋餅、新興的果醬燒餅、高青的吊爐燒餅(又稱“抓髻頭子燒餅”)、商河糖酥火燒、茌平馬蹄燒餅、莘縣朝城酥肉餅、高唐貢餅。  
面條,最負盛名的是福山大面,又稱摔面、抻面。拉面有三道工序:一為“和面”,冬季用熱水,春秋用溫水,夏季用鹽水,分別甚嚴,和好面加堿水,再揣勻;二為打條或摔條、溜條,置面于案板上,搓成一長粗條,表面抹上堿水,抓住兩端,在案板上啪啪摔打,并反復對折,連續摔打七八次,使面“變性”、“順筋”,然后加以整理,如果需要抻拉扁條,就把面坯壓扁,若拉“燈草皮”則壓得更扁,最后撒醭面;三為抻面,把打好的面坯對折,抓住均勻用力,上下抖動,向外拉抻,拉約5尺長對折再拉。對折一次,稱為一“扣”,“扣”愈多面條愈細。按條型區分,扁條的,“燈草皮”,三扣16根,寬近1寸;“帶子條”,四扣,32根,寬近5分;“柳葉條”,五扣,64根;“韭菜扁”,六扣,128根;“細韭菜扁”,七扣,256根,“一窩絲扁”,八扣,512根;圓條的,“粗香條”,三扣;“綠豆夾條”,四扣;“粗勻條”,五扣;“細勻條”,六扣;“細圓條”,七扣;“一窩絲”,八扣;最細的“龍須絲”,九扣,1024根,真個細如銀絲。另有一種“三棱條”,摔打后壓成三棱形坯,抻六扣而成,一次抻成的面叫“一把”。從前開面館的師傅,一把出10碗,不多亦不少。抻面的師傅有興致時,不僅抻面的技藝令人擊節,連向鍋中撂面都是有講究的。抻好的面分三綹夾在左手手指中間,站在離面鍋稍遠處,以右手食指一綹綹挑起面條,“唰,唰,唰”三聲,面條自空中落鍋內,名為“鳳凰三點頭”。抻成了面,執兩端,將近鍋時,突然轉身,背對沸鍋,由頭頂上將面條高高揚起,使其準確、松散地落入鍋中,此名“鷂子翻身”。這大半都是市上設攤的藝人招徠顧客的手段。抻面的鹵汁,初時只干拌(用麻汁、黃瓜絲、香椿末等)與大鹵(又分肉大鹵與海物大鹵兩種)兩樣,后來發展為溫鹵、大鹵、三鮮、炸醬、肉絲、麻汁、清湯等十幾種,而且講究條型與鹵汁的配合。技藝精湛的廚師,講水,講面,講鹵,一般不精決不動手。  
蓬萊小面,面條也是拉抻而成,一兩一碗,都是細條,因此呼為小面,風味因用加吉魚做鹵而揚名。  
濟南爛鍋面,以熱湯熱面,面爛味濃為特點,特別適宜于老年人冬季食用。  
金絲面,產于釀制名酒的安丘縣景芝鎮,以制作精工而不失鄉間風味著稱。制作時以雞蛋和精細面粉,用長搟杖搟壓,邊搟邊用白細布做的淀粉袋往下拍粉,以防粘連,經過多次折疊,改變方向搟壓,搟成圓圓的薄皮,放通風處晾一刻鐘,待面皮滑潤不粘手時,再疊為寬長條,用板刀細細切出。煮面時,放鹽,撈出面來以后,盛在小碗內,也如蓬萊小面一樣,講究玲瓏,一兩一碗。面條出鍋以后,當即在煮面條的原湯中放入香椿末、青韭段及蝦皮,滴入芝麻油,燒沸后,澆在面條上。上桌時,再加胡椒粉、香醋,精細之極,一派鄉間風味全在其中。  
夏津縣張集村也有金絲面,系本村張氏祖傳技藝,做法是另一派:從和面到搟面,前后8小時,每兩小時揉一次,以致搟成的面薄如紙,細如絲,細、軟、滑、韌,出鍋兩天兩夜不粘連,加上配料,可以調成酸辣麻汁面、清香風絲面、多味大鹵面,聞名于山東、河北。  
菏澤安興鎮潘家雞絲面,可為魯西南面條的代表。搟面以小米面作面霜,下面熗鍋,冬季用驢油和鴨油,春夏秋三季用雞油,熗鍋后加入姜末、蔥花、鹽與小塊母雞肉爆炒,然后添老雞湯,加胡椒粉、海米,再下面,出鍋時碗內又放香椿末、蒜末和少許米醋,這才舀湯、撈面、點香油,面條柔韌可口,面湯香味濃郁,酸咸微辣,味中有味。  
泰山豆腐面,原是泰山斗母宮尼姑們做來招待游人的一種素面。人工搟切,以泰山嫩豆腐做鹵,以鹵汁配料顏色多樣,味道清鮮爽口而聞名,有道是:“泰安有三美:白菜、豆腐、水。”此面用泰山豆腐、泰山水,得地利頗多,別處雖可仿做,總不免失其真旨。  
濟南的氽子面,因制鹵的多種原料,都經沸水氽過,保持青鮮而得名,主料有大明湖特產蒲菜,有了它的香嫩爽口,氽子面怎能不生光彩!  
其他如流傳極廣的炸醬面,宜于冬季吃。宜于老年人的爛鍋面、經油炸過面條的雞絲伊面、沿海特有的對蝦面、盛行膠東的蛋酥炒面、濱州蒲臺面、寧津大柳面、濟南涼面、聊城伊面、高唐空心面(又稱龍須面)、炒面等。  
包子有沿海、沿湖、沿河的蟹黃包,青島的對蝦小籠包,濟南便宜坊的三鮮鍋貼,濟南草包包子鋪的豬肉灌湯包,青島地方的大雞包,惠民、泰安等地的油煎包,濟寧回民店的羊肉煎包,臨清燒麥與徐家煎包,黃縣城大十字口的煎肉盒,聊城孟家灌湯包,濟南什錦素包、五仁包等。寧津長官鎮的包子,與眾不同,據說明朝時在這一帶屯兵,“長官”住在這兒,久而久之,就有了長官鎮這名兒。傳說曾有一個回族長官特愛吃包子,廣招回族中善制包子的能手來此落戶,因此而成全了名吃“長官包子”。“長官包子”也有不少種類,其中的牛肉大蔥包最為有名,長官鎮農歷三日、八日趕大集,每集包子滿市,農民們三五搭伙,去吃一頓“長官包子”,這活動叫“莊稼樂兒”。  
餃子,主要有沿海的魚肉餃,各地都有的燙面餃,制作特別的四喜餃,特別精細的高湯小餃(又名狀元餃),菏澤砂鍋水餃,濟南扁食、燙面餃,博山石蛤蟆水餃種種。  
餛飩,各地都有,以濟南、龍口等地雞絲餛飩最為有名。  
油炸、油煎的小吃由南京傳來落戶于濟南的“油”,有悠久歷史的“八批果子”,濟南傳統小吃“炸雞蛋包”,濟寧傳統風味小吃“清油小果子”、最具魯西南風格的“細馓子”,鄆城的壯饃、肉盒、油煎包等等。  
粥類,著名的有濟南的荷葉粥、各地都有的八寶飯、豆汁粥數樣。  
饅頭、花卷,較有名的是濟南的高樁饃饃、曲阜孔府的鵝脖銀絲卷、雞絲卷、開花小饃等等。  
瓜,盛行于聊城地區。燙面、死面并用,因季節而比例不同,春季、秋季用三成燙面、七成死面,夏季燙面二成,冬季燙面四成。和好的面搓成長條,再搟成長片,抹上剁好的蔥油泥、鹽、花椒面,把面片卷起,兩端捏嚴,再搟成長方形。做好之后,先煎后烤,內外有油,皮酥里嫩。另有加肉餡、蛋餡的兩種,味道更是鮮美。  
--------------------------------------------------------------------------------  
--作者:湖畔客棧  
--發布時間:2005-10-1718:07:00  
--  
三、肉食小吃  
德州五香脫骨扒雞,通常叫德州扒雞,成名何時無考。本世紀初德順齋掌柜韓世功等人使這一名吃臻于完善。傳統作法是燒、熏、酥、炸、鹵多樣手法,制成的扒雞趁熱一抖,骨肉分離,此即所謂“脫骨”,雞味清香不膩,鮮嫩松軟。  
燒雞,各地都有名品,如沾化藥雞、夏津布袋雞、禹城扒雞、濟南肴雞、龍口老賈燒雞、福山燒雞、聊城熏雞(又名魏家熏雞)、陽谷布袋雞(又名鸞鳳下蛋)、陽谷劉家燒雞、臨清八寶布袋雞、濟南玉記扒雞。  
章丘黃家燒肉,相傳是明末由章丘縣城一黃姓人家所創。做法是把宰殺后的整豬,除去內臟,剔去部分大骨,再用椒、鹽和各種香料磨成細末,搓在豬的腔壁內,然后把整豬放在6尺深的土坑內,加秫秸或果樹枝燒烤,烤至皮焦黑,取出用刀刮去黑焦皮再烤,如此三次,烤熟了,再將焦皮刮凈露出淡黃色,這時,皮只剩下薄薄一層,肉味香美而外皮酥脆,切塊或切片,佐大蔥蘸面醬,吃起來極其可口。  
此外,有濟南熏肉,濟南板肚、南肚。牛肉,在濟南有老馬家牛肉、俊記牛肉、肥城演馬莊牛肉、臨清王四輩牛肉等。  
單縣羊肉湯,用當地青山羊為料,煮時先用羊大骨墊鍋,配料齊全,不膻不腥,羊肉湯之外,又有天花湯、口條湯、肚頭湯、奶渣湯等羊雜湯。  
此外,有德州羊腸湯(又名清血湯)、聊城涮羊肉、臨清熱羊肚。  
微山湖南陽燒野鴨,用料得天獨厚,制法也獨具湖區特色,從里到外,一樣的暗紅色,香是蓮荷的清香,鮮是野禽的特鮮,嫩到無需吐骨頭,且那鴨骨嚼起來特別有滋味,以至食客們積下了專嚼鴨嘴、專愛嚼鴨脖、專愛嚼鴨掌的種種習慣。煮野鴨必用老湯,鎮上“鴨鍋”(店)代代相傳絕不把老湯熬光,又說煮鴨必用湖水,若用井水一攙,口味就變了。出售時以“連”為單位,二只為“二連”,三只為“三連”,一只稱“獨鴨”。  
保店驢肉,產在寧津保店鎮,一驢出“八錦”:心、肝、腸、肚、精肉、蹄筋、口條、脆耳。刀法有豎切橫斷切肉、心肝切片、腸肚切條、蹄筋切塊種種技藝。  
其他如萊陽鹵驢肉、蓬萊肴驢肉、廣饒肴驢肉,都富特色。  
朝天鍋,原為濰縣(今濰坊市濰城區)的一種大眾化食品。因當年操此種飲食業者,統統露天擺設,鍋頂無遮無蓋,因名“朝天鍋”。鍋內煮著一只母雞,并不出賣,賣的是切碎的豬肚、豬腸之類,鍋下總是有火,顧客圍鍋而坐,師傅送上卷肉的大餅,顧客們隨吃隨送,鍋中的沸沸香湯又是隨下隨添。近年搬入店堂經營,名稱依舊。  
南腸,又稱順香齋香腸,產地在萊蕪口鎮,用當地所產“萊蕪黑”豬腸、豬肉,經刮腸、切肉、拌餡、灌腸、晾曬、蒸煮等工序制成,人稱“香不過的老南腸”。  
臺兒莊狗肉,傳說漢代劉邦曾下詔禁止狗肉上席,因此,大部分地方至今有“狗肉不上席”的習俗,而臺兒莊是劉邦外祖家鄉,不受詔令限制,因此烹制狗肉的技術得以發展,成為名吃。此外有寧陽狗肉(又稱高筐肉)、肥城大辛莊狗肉。  
下凡肉,臨清古運河畔尹家閣村聚隆號肉鋪所制。肉鋪開業于1890年,因風味獨特,聞名于南北各地。  
四、湖產和海產小吃  
五香田螺,濟寧地方俗稱“屋樓牛”,濟南與濟寧最為流行,小攤出售,挑食作飲啤酒菜肴。  
海蠣子,即牡蠣,煮熟零售時備鐵錐供顧客撬食。  
八大,烏賊的一種,煮熟,浸清水中出售,顧客買來蘸鹽食用。  
海怪,一種大寄居蟹,煙臺等地最多,蒸熟出售。  
琵琶蝦,又稱爬蝦、蝦爬子、蝦猴、螻蛄蝦,蒸熟出售。  
梭子蟹,又稱大蟹子、飛蟹、飛腳蟹,蒸熟零售,春季稱麥黃蟹,秋季稱豆黃蟹,有“秋吃圓臍(雌蟹)春吃尖(雄蟹)”、“八月的蟹子頂蓋肥”等諺語。  
對蝦,從前只作零食,蒸熟出賣,兩只一對,顛倒插在一起,成橢圓一圈,對蝦之名即由此而來。今列為海珍。  
桃花蝦,桃花開時上市。小蝦煮熟,論秤零售,作零食。  
海玻螺,又稱磨肉,圓形小螺,有多種,煮熟上市,以針挑食。  
辣肉,一種有辣味的小螺,煮熟上市,麥收季節最多,俗諺:“麥子上場,辣肉上床。”  
大海螺、赤螺,俗又稱“礁就”、“瓦屋樓子”。形大,肉多,煮熟上市。  
海鼻臍,又稱海螺,煮熟零售。  
海錐兒,又稱尖翅兒、抽抽兒、撮撮兒,一種尖尾小螺,煮熟出售,食客咬去尖尾,從另一頭吮食,沿海婦女兒童無不嗜食。  
海紅,煮熟零售。  
扇貝,近年多有煮熟擺攤出售者。  
五、其他小吃  
豆腐小吃,各地都有。  
豆腐腦,福山稱之為老豆腐。一般是加醬油、辣椒油(醬)、腌韭菜花等食用。膠東數縣豆腐腦加熱鹵,自成風味。  
漿豆腐,做軟嫩豆腐,筐底墊油布裝盛,以豆腐刀(銅片)切豆腐,連漿盛碗中,可做早點。  
托板豆腐,沿運河濟寧、臨清等城市有之,豆腐鮮嫩,零售時,切豆腐于小托板上,顧客就地托板吮食,風味與形式都稱獨特。  
熱豆腐,膠東各地從前都曾流行。于集市上臨時支灶,煮一鍋豆腐,食客自帶冷餅子,掰在碗中,連湯澆豆腐,佐辣椒、咸菜食用。  
熏豆腐,曲阜流行,泗河北王莊儲家村做熏豆腐有600多年歷史。  
粥飯一類小吃,各地風味不同。  
糝,以臨沂市的沂州糝最為有名,有牛肉糝、雞肉糝、羊肉糝等品種。用肉末、麥米、面粉和多種佐料制成。  
荷葉粥,以荷葉為蓋煮粥,涼后食用,濟南夏令小吃。  
五香甜沫,濟南傳統小吃。  
八寶茶湯,各地都有。  
綠豆丸子湯,魯西南最為流行。  
豆汁粥,濟寧、曲阜流行的早點食品。  
胡辣湯,又名胡椒辣湯,以面粉加豆腐皮、蔥末、姜末、胡椒面制成,裝瓦盆中出售,與燒餅共食,魯西南廣泛流行。  
腦飯,牟平名吃,咸味稀飯,當地諺語“文登的包子,福山的面,寧海州(牟平古稱)的腦飯不用看。”  
米食一類小吃也很多。  
黃米粽子,古稱角黍,膠東稱為棗粽子,端午節前后最盛行。  
黃米切糕,又稱切糕、刀切糕,做成一大方,擔挑或用小車輛攤載上市,切片出賣。  
元宵,有金銀元宵、桂花元宵、棗泥元宵等品種。  
江米夾沙糕。又稱夾沙涼糕,糯米飯夾豆沙,切為菱形,拌白糖食用。  
濟南米粉,用米粉團壓粉條,澆湯食用,有高湯米粉、肘子米粉等品種。  
糯米小粽,臨清小吃,零售時,剝去葦葉,盛在碟中,淋蜂蜜,備小叉供顧客食用。  
燜子,煙臺小吃,炒涼粉,加蒜泥等佐料食用。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05-08 關注:107
  • 牛軋糖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10-26 關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
回頂部名希特產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奇米影视777me| 国产九九久久99精品影院|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欧美精品香蕉在线观看网| 欧美成人免费香蕉|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中文字幕在线看| 老熟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亚州视频在线八a|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视频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无限资源日产好片| 噜噜噜在线视频| а√最新版地址在线天堂| 篠田优在线播放| 在线小视频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亚洲成a人片在线看|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视频| 18禁无遮挡无码网站免费| 日韩精品第1页|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电影| 俄罗斯精品bbw| 84pao强力永久免费高清| 最近中国日本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在在线人成| 一本一道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57分钟办公室| 国产日韩欧美久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 免费a级毛片永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