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中的飲茶文化
公元758年左右,唐代陸羽編寫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卷茶葉專著《茶經》。《茶經》的誕生,是中國茶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重要標志,是唐代茶業發展的需要和產物,是對唐代茶文化的一個歸納,同時又對以后茶文化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茶經》全書共分3卷10節,三卷指上中下三卷。這三卷一共包含10節。其中上卷包含第1~3節,中卷包含第4節,下卷包含第5~10節。下面詳細為有興趣的網友分享下每一節的茶葉文化。
第一節論述茶的起源、名稱、品質,介紹茶樹的形態特征、茶葉品質與土壤的關系,指出宜茶的土壤、茶地方位、地形,品種與鮮葉品質的關系,以及栽培方法,飲茶對人體的生理保健功能。還提到湖北巴東和四川東南發現的大茶樹。
第二節談有關采茶葉的用具。詳細介紹制作餅茶所需的19種工具名稱、規格和使用方法。
第三節講茶葉種類和采制方法。指出采茶的重要性和采茶的要求,提出了適時采茶的理論。敘述了制造餅茶的6道工序:蒸熟、搗碎、入模拍壓成形、焙干、穿成串、封裝,并將餅茶按外形的勻整和色澤分為8個等級。
第四節寫煮茶飲茶之器皿。詳細敘述了28種煮茶、飲茶用具的名稱、形狀、用材、規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對茶湯品質的影響,還論述了各地茶具的好壞及使用規則。
第五節寫煮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質的優劣,敘述餅茶茶湯的調制,著重講述烤茶的方法,烤炙、煮茶的燃料,泡茶用水和煮茶火候,煮沸程度和方法對茶湯色香味的影響提出茶湯顯現雪白而濃厚的泡沫是其精華所在。
第六節講飲茶風俗,敘述飲茶風尚的起源、傳播和飲茶習俗,提出飲茶的方式方法。
第七節敘述古今有關茶的故事、產地和藥效。記述了唐代以前與茶有關的歷史資料、傳說、掌故、詩詞、雜文、藥方等。
第八節評論各地所產茶葉的優劣。敘說唐代茶葉的產地和品質,將唐代全國茶葉生產區域劃分成八大茶區,每一茶區出產的茶葉按品質分上、中、下、又下四級。
第九節談哪些茶具茶器可省略以及在何種情況下可以省略哪些制茶過程、工具或煮茶、飲茶的器皿。如到深山茶地采制茶葉,隨采隨制,可簡化七種工具。
第十節提出把《茶經》所述內容寫在素絹上掛在座旁,《茶經》內容就可一目了然。
由此可見,《茶經》的問世,是中國茶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重要標志,是唐代茶業發展的需要和產物,是其當時中國人民關于茶的經驗的總結。
《茶經》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總結唐代及唐代以前有關茶事的綜合性茶業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書。作者詳細收集歷代茶葉史料、記述親身調查和實踐的經驗,對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葉歷史、產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飲用的知識技術都作了闡述,是中國古代最完備的一部茶書,使茶葉生產從此有了比較完整的科學依據,對茶葉生產的發展起過一定的推動作用。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05-08 關注:107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10-26 關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