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長河中,誕生了許多偉大的中醫藥學家,李時珍就是其中之一。四百多年前,正是李時珍的出現讓傳統中醫藥學的發展攀上了高峰,因為其卓越貢獻,李時珍及其成就被視為中華民族的驕傲。對于中華民族來說,李時珍在傳統中醫藥學領域里無疑是偉大的,其代表作《本草綱目》,凝聚了李時珍畢生醫藥實踐經驗,是祖國五千年光輝燦爛文化中最寶貴的文化遺產。
李時珍生于明正德十三(1518)年,卒于萬歷二十一(1593)年,字東璧,號瀕湖,湖廣薊州(今天的湖北省薊春縣)人。在李時珍生活的那個年代,封建社會已經不復大唐盛世的繁華,國家經常遭受內部動亂和外族侵擾,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整個封建社會正日益走向衰落。
封建社會雖然正趨于沒落,但傳統的封建倫理綱常反而日益鞏固,醫生在當時被認為是三教九流中的”中九流”,社會地位很低,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李時珍雖然出生在一個世代行醫的家庭,其父李言聞,號月池,也是一位在地方上享有很高口碑的鄉間醫生,醫術高明,受到當地父老鄉親的敬重,但李時珍的父親并不希望李時珍繼承衣缽,而是鼓勵李時珍走升官揚名的科舉道路,以擺脫家族沒有功名的處境,從而光大門庭。
李時珍少年時聽從父親教誨專心于考取功名之路,但到1551年,李時珍三十三歲時,他告別科舉道路,決心學醫。這期間,李時珍一邊為百姓治病,一邊不斷學習,結合實踐提高自己的醫術。對于李寸珍的刻苦好學,后人說他“讀書十年,不出戶庭”。意思是他十來年除埋頭鉆研醫藥書籍,給父老鄉親醫病外,沒有離開過家鄉。正是這段期間的學習與實踐,才為他以后修撰《本草綱目》打好了基礎。
所以,《本草綱目》毫無疑問是李時珍在浩瀚的醫藥學典籍之海中刻苦鉆研,在進行廣泛的社會調查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探索思考而取得的卓越科學成果。這一段撰寫歷程,共計一十七年之長。李時珍將畢生的所思、所學、所行都凝聚在《本草綱目》之中。
這樣一本凝聚了當時最偉大的醫藥學家畢生所學之精華的醫學巨著,其內容不可謂不浩瀚,是中國16世紀的藥學成就之大成,在歷史、語言文字、植物、動物、地理、冶金、礦物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
具體觀其內容,《本草綱目》作為一本藥學巨典,全書共記述了1892種藥物,其中374種是李時珍新增加的藥物,這些藥物又被分成60類。另有繪圖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個藥方。其中,關于中藥,又劃分了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三大類,在論述動植物藥時,涉及動植物藥的生態、生長環境、培植繁育方法等;在論述礦物藥時涉及礦物藥的特性及采制手段等,還包括大量有關礦冶學知識、生物學,以及農、林、牧、漁等生產技術知識。如此豐富的記載,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珍貴的藥物學知識,除了藥物記載,李時珍結合其行醫實踐,在記錄藥物學的同時,又處處結合醫論,因此,《本草綱目》作為一部醫學著作,成為歷代走向中醫學、中藥學研究之路的必讀書。
其實,李時珍著的醫學著作遠不只有《本草綱目》這一部。但其他的著作多數沒能完整地流傳至今,比如《奇經八脈考》《名門考》等。當然也有能夠保存下來的,如《瀕湖集簡方》,匯集了李時珍多年尋方問藥而收集起來的民間單方、驗方,并作為《本草綱目》的“附方”部分保存下來。
在中國傳統醫藥學方面做出卓越貢獻的李時珍,當代著名科學史家英國李約瑟博士評價道,“李時珍達到了與伽利略、維薩里的科學活動所隔絕的、任何科學家所不能達到的最高水平”。并在他的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稱贊說,“毫無疑問,明代的偉大的科學成就是李時珍那部攀登到本草著作之頂峰的《本草綱目》。”
李時珍及其心血之作《本草綱目》,不但給中華兒女留下了醫藥學方面的珍貴知識,更給當今的醫學界人士以啟示:對于傳統的中醫藥學,應該批判地繼承其精髓,汲取其精華,而剔除其糟粕,打開中國醫學發展的新局面。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責任。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05-08 關注:107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10-26 關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