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的平衡法則
中醫學認為,人體之所以會患病,是體內正氣與邪氣斗爭的結果。這里所講的“正氣”是指人體各臟腑功能正常運轉和抵抗疾病的能力.而“邪氣”便是指各種引起疾病發生的病因。正邪之氣在人體內的此消彼長決定了疾病的發生、發展與消滅。
疾病不論輕重緩急,都會有“應”“實”的區別,正如陰陽有“盛衰”的不同。那么,人體處于“虛”的時候怎么辦?處于“實”的時候又該怎么做?人體“虛則補之,實則瀉之”。這便是中醫學養生的最為樸素也是最為有用的理念之一。
當人體處于“虛”時,便是正氣不足,這時就要“補”,可見,“補”便是補人體正氣之不足;而當人體處于“實”的時候,即是人體邪氣大盛之時,這時要去“瀉”,而“瀉”則是瀉邪氣之有余。補和瀉是中醫治療上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同時也是中國傳統醫學倡導的養生觀中兩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理念。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有提及“補”與“瀉”的相關內容。所以說,要想真正做到本草養生,就必須注意“補”“瀉”平衡,也就是“補”時勿忘“瀉”。
人類的身體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人體這種無時無刻的變化使人體很難保持一個絕對的平衡,這就直接導致了損益的發生。在某個階段人體是損多于益,這個時候則需要補。而某個階段又會是益大于損,這時便需要瀉。而在維持補與瀉的平衡中,飲食便成為一個非常重要而且有效的調節器。在平時的養生過程中,不能偏頗其一,既要注意補,也要注意瀉。二者始終要圍繞著一條平衡線上下波動。這里就提出了一個補瀉之間互動與轉化關系,補、損不能過,不能是損了還繼續損,也不能補了還繼續補。
但現實中很多人都不能把握到補、瀉的平衡。很多人更加重視“補”,看市面上不斷出現的營養品,電視里的營養品廣告,都能發現,人們偏頗于補。但事實上,補過多而瀉不足,對人體健康是沒一點好處的。盲目進補不但不能更健康,更有甚者營養過剩,疾患纏身。
人體正常運轉,機體功能正常運轉所必需的營養是有限的,而且隨著工作性質、年齡、身體狀況的變化而變化。補過多的部分并不能讓機體功能超長發揮。這部分不需要的能量或者元素,堆積在人體內便成為體內的“垃圾”,甚至轉化為有害物質。
此外,從傳統醫學對于進補的理解的角度,"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熱則寒之、寒則熱之”,這和現代營養學上對營養的認識是相互呼應的。進補的目的是要調整人體虛實,主要表現為補血、補氣、補陰、補陽四個方面,同時還要根據受補之人的體質狀況和病情的不同來調整。進補又有藥補和食補之分,不論采用哪一種,其目的都是為了補虛扶正。所以,如果人體不虛的時候,進補就是一件毫無益處的事情,更有甚者還會對身體帶來害處。《易經》中也提到:“益而不已必決(損)”,說的就是人體在不虛的時候進補會適得其反。
所以說,進補并不是盲目地補充大量營養,它始終是圍繞著一個平衡點進行,只有當人體有需要的時候,進補才能真正達到保養人體健康的功效。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05-08 關注:107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10-26 關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