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板豆腐的來歷故事
相傳在明朝,曹州有一個秀才進京趕考,到臨清時所帶銀兩花光了,不得不在街頭過夜。第二天清早,賣水豆腐的“豆腐李”看到他躺在大街上,就把他喊醒,原來,秀才是餓暈了。
于是“豆腐李”扭頭就去拿豆腐。可是,手底下連個碗也沒有怎么吃呢?他看到擋豆腐的小木板兒,連忙撤下來,把切好的幾塊水豆腐放到上面,又用刀子切碎,端給秀才吃了。秀才感動得熱淚盈眶,轉眼工夫就吃光了。在謝過“豆腐李”之后,秀才又繼續趕路。
后來,秀才考中狀元,當了八府巡按。再后來,他前往南方巡查,在臨清停留時再次遇到“豆腐李”,又重溫了當時趕考吃水豆腐的場景。從此以后,白白嫩嫩、溫熱可口的托板豆腐便在臨清流傳開來。
人們的吃狀千姿百態,觀之,使人忍俊不禁。老人們會把臉轉向人少處,嘬一口,品一品,臉上露出的是滿足感;青年人大大咧咧,一盤在手,不問場合,大口啖之,喝完一抹嘴轉身大步而去;女同胞的吃相那就更多樣了,半遮半掩,張唇露齒,用牙啃食,姿態略顯嬌羞可愛;小朋友們則是一面啃食,一面東張西望,這多彩的世界永遠是他們探索的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