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菜個個爭新春,還數韭黃更喜人。莖嫩葉壯汁欲滴,雞絲韭黃味最新。”韭黃是用特殊方法培育的韭菜嫩芽。韭菜古名“草鐘乳”、“起陽草”,屬百合科多年宿根植物,原產于亞洲東部,我國栽種歷史悠久。
▽蘭州韭黃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周朝《禮記》載:“韭日豐本,言其美在根也,黃乃未出土者。”《爾雅》里說:“久而生者,故謂之韭;稻日嘉蔬,韭日豐本。”可見古人把韭菜和稻谷早就相提并論了。
一千五百年前,南齊的文惠太子曾問名士周颙:“菜食何味最盛?”周颙答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漢書》召信臣傳記有:“大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夏以屋廄,晝有燃溫火,溫氣乃生。”
這說明我們的祖先早就創造了溫室栽培韭菜的經驗。晉書上還有“冬季得韭,是韭,雜以麥苗耳”的記述。其實就是冬季麥秸蓋韭生長的方法。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形象而詳盡地介紹了韭菜種子發芽試驗的發明及其生長的特殊性。
▽蘭州韭黃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我國韭菜的品種,一般可分寬葉與細葉兩類。寬葉韭,葉寬而柔軟,葉色淡綠,纖維少,品質優,多產于北方。著名的有北京的大白根、鄭州的馬藺韭,甘肅武威的實心韭等。
細葉E,葉片狹小而長,葉色深綠,富有香味,耐熱,多產于南方。韭菜質柔嫩而味香,營養價值高。它含有蛋白質、脂肪、鐵、胡蘿卜素、維生素C,還含揮發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這是韭菜辛香之源,有促進食欲、殺菌之功。
祖國醫學認為,韭菜性辛、溫,味甘,無毒,歸肝、脾、腎,不僅是人們愛吃的美味好菜,而且有溫中下氣、補腎益陽、調和臟腑、暖胃等功效,是主治腹中冷痛、胃中虛熱、噎膈、泄瀉便秘、產后出血的良藥。
其根、籽還可治療跌打損傷、吐血、鼻衄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