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益生菌對腸易激綜合征有效?
腸易激綜合征(IBS)的癥狀很難控制,許多人開始轉向自然療法,比如改變飲食來緩解癥狀。其中一種方法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使用被稱為益生菌的有益微生物作為腸易激綜合征的自然療法。
但是益生菌真的有用嗎?如果是的話,對腸易激綜合征最好的益生菌是什么?
益生菌是有益的細菌或酵母。它們經常存在于日常發酵的食物中,比如酸奶或泡菜中。也有含有益生菌的膳食補充劑。吃含有益生菌的食物或服用含有益生菌的藥片可能有助于平衡通常存在于消化道的數萬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統稱為腸道微生物群。
當微生物群中有害的細菌數量超過了有益的,它就會破壞身體的正常功能。微生物組的變化涉及到許多情況,包括腸易激綜合征。
什么益生菌對腸易激綜合征有效?
了解腸易激綜合征
了解益生菌對腸易激綜合征的作用,有助于我們進一步了解慢性消化系統疾病。腸易激綜合征會導致腹脹、腹痛和令人擔憂的排便習慣改變,如腹瀉或便秘。
腸易激綜合征主要有三種類型:
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IBS- c)
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 (IBS- d)
伴有便秘和腹瀉的混合型腸易激綜合征(IBS- m)
要診斷腸易激綜合征,醫生必須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癥狀的條件,如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乳糜瀉或結腸癌。第一步是身體檢查和血液測試。醫生需要知道你的癥狀以及發生的頻率。還需要了解你的家庭健康史,以及你最近是否有過感染。
可能還需要額外的檢查,比如大便檢測,氫氣呼吸測試來檢查一些腸道狀況,內窺鏡檢查乳糜瀉,結腸鏡檢查你的整體結腸健康并排除結腸癌。
導致腸易激綜合征的原因是什么?
腸易激綜合征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腸道的炎癥、過度敏感和不規則運動,以及腸道內微生物的不平衡,都被認為是導致腸易激綜合征癥狀的原因。不同的因素可能導致不同的人患腸易激綜合征。
有些癥狀在腸易激綜合征患者中更為常見,如消化道細菌感染、食物不耐受、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困難的早期生活事件如身體或性虐待,以及精神健康狀況如抑郁或焦慮。
如何治療腸易激綜合征?
一些腸易激綜合征的癥狀可以通過藥物治療,但改變飲食通常是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第一步。有腸易激綜合征的人群經常被建議多吃纖維,避免麩質或遵循一個特殊的飲食計劃(稱為短鏈碳水化合物飲食),從飲食中剔除某些有問題的高碳水化合物食物,這些食物可能會導致腸易躁癥。當然,醫生可能還會建議在飲食中添加益生菌。
因為益生菌是細菌或酵母,你的第一個想法可能是它們聽起來像細菌,可能會導致感染。但并不是所有的細菌和酵母都能引起問題。有些是有幫助的。事實上,人體中充滿了自然產生的“有益”微生物。這些有益的細菌幫助你消化食物。它們還能增強你的免疫系統并產生維生素。
什么類型的益生菌可以幫助腸易激綜合征?
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特定種類的益生菌可以緩解腸易激綜合征癥狀。這可能是因為不同的益生菌就像不同的藥物,腸易激綜合征本身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病因。但是現有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可能有助于緩解腹痛、腹脹和脹氣。研究人員懷疑益生菌有助于補充人體的自然微生物群,這可能減輕腸易激綜合征的癥狀。
兩種有希望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細菌包括雙歧桿菌和乳酸菌。腸易激綜合征患者消化道內的這些細菌可能較少。
據國際胃腸疾病基金會稱,嬰兒雙歧桿菌尤其被發現能改善腸易激綜合征癥狀,而且似乎對脹氣和腹脹癥狀最有幫助。
乳酸菌家族和酵母中的細菌,如布拉酵母菌,是可能在治療腸易激綜合征中發揮作用的其他類型的益生菌。
益生菌在哪里?
許多食物含有益生菌,包括:
酸奶
酸乳酒
康普茶
泡菜
酸菜
味噌
豆豉
酵母面包
酸奶是獲得益生菌的一種常見方式,但不同品牌的益生菌類型不同。細菌的數量也可以有所不同。如果你想增加益生菌的攝入量,看看標簽上的“活性益生菌”字樣。
當你嘗試益生菌或任何新的治療方法時,把你的癥狀和你嘗試過的治療方法記錄下來是個好主意。通過對癥狀的追蹤,你應該能夠注意到癥狀的嚴重程度或頻率的變化。
益生菌有風險嗎?
雖然益生菌通常被認為是安全的,但它們可能會導致感染。據研究,益生菌也有可能將對抗生素的抵抗力轉移到消化道內的微生物身上。患有嚴重疾病或免疫系統受損的人更有可能受到益生菌的有害影響。益生菌還可能含有包裝上所列的其他細菌,這些細菌可能是有害的。
然而,總的來說,益生菌是一種低風險的治療方法,可以緩解腸易激綜合征的癥狀。
來源:名希特產網 時間:2023-10-21
關注:
健康飲食特產推薦
健康飲食特產排行
- 清除蠟燭痕跡的三種方法
- 幾乎家里每個房間都有蠟燭,但不幸的是,有時候燭光會亂串。你有發現桌布、衣服、或燭臺上有頑固的蠟燭油擦不掉嗎?
- 關注:774
- 獼猴桃要用塑料袋密封保存嗎?
- 獼猴桃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水果,它的吃法比較多,營養價值高,深受人們喜歡,很多人都會經常吃獼猴桃。
- 關注:200
- 什么是明膠?明膠對身體有害嗎?
- 明膠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廣泛,明膠(Gelatin)是由動物皮膚、骨、肌膜、肌魅等結締組織中的膠原部分降解而成為白色或淡黃色
- 關注: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