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用好油,就能活化大腦,已是全民共識。營養師指出,大腦是身體的重要神經中樞,掌控語言、記憶與行為,其中思路是否清晰,和吃了什么有相當大的關系,若想要「提升腦力」不妨先從選用好油開始做起。
食用油是身體的重要營養素,能提升腦力。但近年來發生不少黑心油事件,讓消費者人心惶惶,例如,花生油沒花生、辣椒油沒辣椒,花錢買好油,卻買到混油、黑心油、地溝油等。很多人都在問:「怎么挑選油,才能保健康?」。
提升腦力吃好油~選油用油有技巧
選好油防黑心5原則
1、選購玻璃瓶小包裝油最佳
因為玻璃是最好裝載食用油的材質,不要因特價便宜就大量購買,通常大桶的油比較便宜,小家庭一桶油用3個月都用不完。建議購買小桶油,確保油的新鮮。
2、注意成分、比例標示
采購油要注意成分、比例標示,每種產品都包含主成分和副成分等,通常寫在前面的成分,所占含量多。除了基本的制造日期、廠家信息外,混合油,也能看出哪一種油占最多的比例。
3、購買3種油
油含有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率不同。烹調用油各司其職,主要在于油的發煙點。油脂加熱剛起煙的溫度稱為發煙點,油脂加熱到發煙點時開始劣化,所以,通常以油的發煙點作為油脂精制度與新鮮度的指標。建議,炒菜忌諱一桶油打通關,煎煮炒炸都用同種油,雖然方便,卻不健康。一般家庭不太可能買一堆油囤積,因此,建議3大類烹調方式,準備3類油來烹調。
高溫煎煮、油炸食材:使用發煙點200℃以上的葡萄籽油。
低油溫炒菜:采用芝麻油、大豆油或花生油。
涼拌小菜:選擇發煙點最低,大約170℃左右的橄欖油。
營養師建議采購油品時,應選擇多品牌、小包裝、多種使用為宜。
4、不要長期使用同一品牌產品
不要長期吃同一家廠商出產的產品或同一種類的油,簡單的說,就是將葵花油、芥花油、橄欖油、花生油等多種油類交錯使用。比方說,這個月是用葵花油,下個月花生油。這是因除非具有精確的食品檢驗技術,否則一般人實在無法得知,每種油在加工過程中殘留哪些物質,因此,只能混合各種油類的使用,避免可能的殘留物質過量,危害身體健康。
采購食用油時,選擇多品牌、小包裝、多種使用。選擇GMP或HACCP官方認證有品牌的產品,或銷路廣、流通快的壓榨新鮮油品。多種油的交錯使用,「分散風險」為最佳體現。
5、聞一聞
油不要打開蓋子就馬上使用,先用鼻子聞味道,真正的油除了該有的香味外,幾乎沒什么味道的,若一打開,就聞到油耗味或臭油味,千萬不要食用。
6、別重復使用
煎炸食物需要大量烹飪油,有人為了避免浪費而重復使用,其實對身體有害。重復使用的烹飪油含有致癌物質,所以千萬不要為了節儉而一再使用,用過的烹飪油一定要丟掉。
7、少油烹飪
烹飪方式建議選擇燜、炒、蒸或水煮,油量宜少不宜多。比如炒三到四人分的魚或肉,其實只要一湯匙的烹飪油就足夠。
8、低溫烹飪
烹飪油的發煙點各異,發煙點越高,越適合高溫烹飪。不過,建議盡量選擇低溫烹飪,以免油脂因為高溫變質或氧化并產生對身體有害的自由基。
9、存放有方
食用油要密封保存,而且不宜接觸水分、陽光和高溫,所以別為了方便而放在爐灶旁,或置于容易接觸陽光的地方如窗口附近。理想容器可選深色玻璃瓶。
建議烹飪油可以存于室溫或放在冰箱內,如果放在冰箱,使用前記得提早拿出來恢復室溫即可。尤其是容易氧化的油如牛油果油(牛油果油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更要置放于陰涼處,才能避免油脂變質。
10、察色嗅味
食用油有使用期限,不過就算期限未到,每次用油前還是要仔細觀察和嗅聞,如果顏色渾濁或漂浮雜質,或出現酸臭味,就一定要丟掉,別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