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的飲食文化
貴州各族由于地處高原,山高谷深,氣候變化大,加之勞動條件艱苦,各族群眾熱情好客,所以好飲酒。貴州各族農村,過去幾乎每戶都會釀制低度米酒,民間稱“夾釀酒”或“晃蕩酒”,用以自飲和待客。花溪、青巖一帶布依族釀制刺梨酒,惠水、平塘一帶的布依族釀制黑糯米酒,三都水族的九阡酒,酒味清甜淳和,別具風味。
貴州各族群眾除喜歡飲酒外,還普遍愛吃辣椒,民間有“湖南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貴州人怕不辣”的說法。辣椒吃法很多,鮮、干均可食用。除一般作為佐料,伴以肉食、菜蔬、煎、炒、燜、炸,或用干粉熬制,制成紅油,用以調佐料粉、面,或以干粉調以蔥、醬油、醋、香油,制成蘸水,蘸吃菜蔬外,更有以青鮮者入鍋焙熟,再加油、鹽、醬等佐料,做成“魚鰍辣椒”,美味可口。每到秋季,選取鮮紅辣椒,加姜、蒜以刀宰碎,加鹽入壇密封做成酸辣椒,用以炒菜,酸辣適宜,味特鮮美。
壯侗語族各族和苗族、瑤族,日常主食多以大米為主食,喜吃糯食,每逢年節打制糍粑、耳塊、蒸黃粑,吃法分燒吃、煮吃、煎吃、炸吃等,有的還以煮熟后之湯圓或糍粑,放在炒熟搗細的黃豆粉內反復翻滾,入口亦別有滋味。安順一帶的屯堡人,還用糯米制成一種“粑果”,頗似近年市場出售之蝦片,烹炸或熱炒后,迅速膨脹,入口香甜酥脆,亦頗具特色。壯侗語族各族還愛吃酸菜,獨山制的鹽酸美味可口。黔東南一帶的苗族、侗族有制作腌魚、腌肉的傳統,其制法是將新鮮豬肉或魚類和蒸好的糯米飯,一樣一層地裝入壇內,密封儲存,數日后取出食用,略帶酸味,十分鮮美。彝族住地多高寒山區,主食以玉米、蕎、麥為主,副食除一般菜蔬外,愛吃酸菜煮紅豆湯。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05-08 關注:107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10-26 關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