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飲食文化
作為長期生活在高山上的民族,藏民族有自己獨特的食總然坰和飲食習慣。酥油、茶葉、糌粑、牛羊肉,被稱為西藏飲食的“四寶”。
酥油是從牛、羊奶中提煉出來的。方法是將奶汁稍微加溫,然后倒入大木桶內,來回上百次的抽打,直攪得油水分離,之后,把浮在上面的一層淡黃色的脂肪質舀起來裝進皮口袋,冷卻之后便成了酥油。酥油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有許多種吃法,但主要的是用于制作酥油茶。
茶葉深受藏族人民的熱愛,在西藏被加工成許多不同的品種,最常見的有酥油茶、甜茶和清茶。在世界屋脊上,無論饑腸轆轆、還是精疲力竭,只要喝上一碗酥油茶,就會渾身增添力量。尤其在狂風怒吼、滴水成冰的冬天,喝上幾杯酥油茶,便覺得全身溫暖,再冷的日子也能熬過。
不論是遠方來客,還是常來常往的友人,一踏進主人家的門,首先奉獻到客人面前的就是香噴噴的酥油茶。主人先從彩色的藏柜中取出最干凈的瓷碗擺到客人面前的茶幾上,然后手捧一把裝滿酥油茶的茶壺或暖瓶,放低部位輕輕搖晃幾次,傾倒在茶碗中,雙手捧奉于客人。客人飲茶時,主人恭立一側,或在幾個客人中輪轉。客人喝一次,主人添一次,隨喝隨添,細心周到,做到碗常滿,茶常溫,才算盡到主人的責任。
客人喝茶前,要用右手無名指在茶碗中沾少許茶,手指舉起,在空中彈灑三次,表示奉獻給神、龍和地祗。飲茶不能太急太快,要輕輕吹開茶上的浮油,分飲數次,留一半左右,等主人添上才喝。喝茶不能喝出聲響,要輕輕飲啜。喝得很急,會被主人視為沒有教養,被戲稱為“毛驢飲水”。飲茶不能一飲而盡,更不能喝一碗就走,一般以三碗為最吉利,拉薩有句諺語,一碗成仇人。
糌粑是藏族的一種重要食品,制作很簡單,將青稞(屬大麥類,有白色和紫黑色兩種)曬干炒熟,磨成細面,這便成了待食的糌粑了。食用時,將糌粑放入碗中,再放少許的酥油茶,用大母指扣住碗沿,其余四指不停地轉動,待酥油與糌粑拌勻便捏成小團而食。
風干肉是西藏非常有特色的一種食品。到年底氣溫在零度以下時,將牛羊肉割成小條,掛在陰涼處,讓其自然風干,到來年.一、三月份食用時,不僅肉質松脆,口味也獨特.食后回味無窮。
此外,藏式的進餐非常考究。主客各自坐在自己的厚墊上,前擺藏桌分開進食。藏式菜肴有風干肉、奶渣糕、人參果糕、炸牛肉、辣牛肚、灌腸、灌肺、燉羊肉、燉羊頭等。主食有酥油糌粑、奶渣包子、藏式包子、藏式餃子、面條、油炸面果等。藏餐的口味講究清淡,平和。很多菜,除了鹽巴和蔥蒜,不放任何辛辣的調料,體現了餐飲文化返樸歸真的生活情調。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05-08 關注:107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10-26 關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