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烹飪發(fā)展史夏商周三代的烹飪
夏商周在社會發(fā)展史中屬于奴隸制社會,也系中國烹飪發(fā)展史上的"初潮"。它在許多方面都有突破,對后世影響深遠。
1、烹調原料顯著增加,習慣于以"五"命名。如"五谷"(稷、黍、麥、菽、麻籽),"五菜"(葵、藿、頭、蔥、韭),"五畜"(牛、羊、豬、犬、雞),"五果"(棗、李、栗、杏、桃),"五味"(米醋、米酒、飴糖、姜、鹽)之類。"五谷"有時又寫成"六谷"、"百谷"、總之,原料能夠以"五"命名,說明了當時食物資源已比較豐富,人工栽培的原料成了主體,這些原料是其中的佼佼者,以及選料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
2、炊飲器皿革新,輕薄精巧的青銅食具登上了烹飪舞臺。我國現已出土的商周青銅器物有4000余件,其中多為炊餐具。青銅食器的問世,不僅抻于傳熱,提高了烹飪工效和菜品質量,還顯示禮儀,裝飾筵席,展現出奴隸主貴族飲食文化的特殊氣質。
3、菜品質量飛速提高,推出著名的"周代八珍"。由于原料充實和炊具改進,這時的烹調技術有了長足進步。一方面,飯、粥、糕、點等飯食品種初具雛型,肉醬制品和羹湯菜品多達百種,花色品種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可以較好運用烘、煨、烤、燒、煮、蒸、漬糟等10多種方法,烹出熊掌、乳豬、大龜、天鵝之類高檔菜式。
產生影響深遠的"周代八珍"。"周代八珍"又叫"珍用八物",是專為周天子準備的宴飲美食。它由2飯6菜組成,具體名稱是:"淳熬"(肉醬油澆大米飯)、"淳母"(肉醬油澆黍米飯)、""炮豚"(煨烤炸燉乳豬)、"炮牂"(煨烤炸燉母羊羔)、"搗珍"(合燒牛、羊、鹿的里脊肉)、"漬"(酒糟牛羊肉)、"熬"(類似五香牛肉干)、"肝"(燒烤肉油包狗肝)。"周代八珍"推出后,歷代爭相仿效。元代的"迤北(即塞北)八珍"和"天廚八珍",明清的"參翅八珍"和"燒烤八珍",還有"山八珍"、"水八珍"、"禽八珍"、"草八珍"(主要是指名貴的食用菌)、"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素八珍"、"清真八珍"、"瓊林八珍"(科舉考試中的美宴)、"如意八珍"等等,都由此而來。
4、在飲食制度等方面也有新的建樹。如從夏朝起,宮中首設食官,配置御廚,邁出食醫(yī)結合的第一步,重視帝后的飲食保健,這一制度一直沿續(xù)到清末。再如筵宴,也按尊卑分級劃類。此外,在民間,屠宰、釀造、炊制相結合的早期飲食業(yè)也應運而生,大粱、燕城、邯鄣、咸陽、臨淄、郢都等都邑的酒肆興盛。
所以,夏商周三代在中國烹飪史上開了一個好頭,后人有"百世相傳三代藝,烹壇奠基開新篇"的評語。
來源:名希特產網 時間:2025-04-12
關注:
飲食禮儀特產推薦
飲食禮儀特產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關注:216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關注:163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關注: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