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的飲食趣聞
名人也是人,和普通人一樣要食人間煙火。但由于名人身份不同,所以名人和飲食之間便有了許多說不完,道不盡的趣聞軼事。
名人金口價百倍
一千多年前,西漢唐蒙奉命出使南越。筵席上,他第一次喝到了醇香可口的拘醬酒,大為贊賞。回朝時帶幾瓶獻給漢武帝。漢武帝金口一嘗,立即欽為貢酒。拘醬酒頓時身價百倍。清朝時王致和官運不通,就做起豆腐生意來。后來他做的豆腐被慈喜太后偶然嘗到,慈喜一稱贊,竟成了御品,王致和從此生意興隆,財源滾滾。
名特風味名人創
“涮羊肉”是名特風味。但能流傳下來卻和忽必烈有關。7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率軍征途中,想吃草原美味“清燉羊肉”。隨軍廚師馬上宰羊剔肉,不料敵情突發,做“燉羊肉”來不及了,廚師忙將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鍋里一攪和就撈出來,放點調料送了上去。忽必烈饑不擇食,吃罷迎敵并獲全勝,還朝后命廚師如法炮制,并建議放了許多佐料,群臣吃后贊口不絕。忽必烈賜名“涮羊肉”。
“金華火腿”是宋代名將宗澤發明的。宗澤是主戰派,因打仗連連得勝,百姓抬著肥豬慰問,一時豬肉多得吃不了,宗澤就命人將豬腿割下,腌制起來。由于腌制的豬腿又濕又重,行軍攜帶不便,所以常常把它們匆匆曬上幾個太陽,掛在風中涼干,日子一久,腿肉紅得如火,大家都叫它“火腿”。
飲食癖好百千態
在飲食上,名人各有癖好。明代戚繼光喜吃出頭,在他守戌關外時,為了過一過豬頭癮,不惜派快馬手長驅北京的抄手胡同,專買那里的華家豬頭。劉邦愛吃涼皮子。劉邦封漢王時在漢中吃當地的涼皮子就吃上了癮。當了皇上后,還不忘記要吃漢中的涼皮。據說有人因給劉邦進貢涼皮還被升了官。咸豐皇帝愛吃涼粉。咸豐十年的一天。咸豐走出宮門在大街吃了二碗涼粉,覺得味道極佳,竟把賣涼粉的請到宮里住了一月,傳授制作涼粉的技藝。還有,慈禧飲茶成癖,李鴻章愛吃咸菜;鄭板橋愛吃狗肉;魏征愛吃芹菜。
名菜沾了名人光
“西施舌”是杭州名點,因美女西施而得名,形似西施姣小的舌頭。皎潔清香甜潤可口。“昭君皮子”是甘肅人夏日常食的釀皮子,據說王昭君出塞后吃不慣面食,廚師遂將面粉分離成淀粉和面筋。用淀粉制面條,昭君十分愛吃。“貴妃雞”是上海川味名菜,借用楊貴妃酒醉百花亭的故事命名。“漢宮藏嬌”原名“泥鰍鉆豆腐”是江西名菜,以豆腐形容貂嬋之純,以泥鰍比作董卓奸滑。
百代習俗懷念情
在歷代和各民族的飲食風俗中,有不少都和名人有關。比如吃“年糕”就是為了紀念伍子胥。公元前514年,吳王讓伍子胥督建王城。吳王之子夫差繼位后聽信讒言,殺了伍子胥。子胥臨死前對部下說:我死后若國家有難,民眾沒糧吃,就到城門墻下挖地三尺,可找到吃的東西。后來越國進攻吳國,城中軍民斷糧,伍子胥的部下就帶領軍民在象門城下挖地,果然挖出許多可以充饑的“城磚”,原來“城磚”是糯米粉壓成的,這是伍子胥生前設下的“積糧防急”之計,吳國軍民就靠這些城磚渡過了難關。此后每逢過年,吳國百姓都要壓制類似“城磚”的年糕,紀念伍子胥。象這類情況還有很多,如吃粽子紀念屈原;吃臘八粥紀念佛;吃餛飩紀念盤古等等。
來源:名希特產網 時間:2025-04-13
關注:
飲食禮儀特產推薦
飲食禮儀特產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關注:216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關注:174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關注:163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關注:16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關注: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