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肉宛
齊白石杜撰“烤”字
單就“烤肉宛”三個字的匾就有一段典故。那是上世紀四十年代末的一天,一位名叫唐友詩的記者請齊白石老人去烤肉宛品嘗烤肉。齊老笑著說:“我的牙齒,哪里嚼得動?”記者說:“正因為讓您嚼得動,才請你”,隨后又補充一句,“那肉嫩得跟豆腐似的。”齊老便拿起手杖,一道去了。果然,烤肉獨特風味,白石老人贊不絕口。烤肉宛趁興向齊老求字。齊老答應題匾。飯罷,二人一起來到手帕胡同唐記者的家,拿出宣紙便提筆作書。沒想到,齊老只寫了一個鐘鼎“烤”字,寫完之后,突然停筆,稍加思索,又在下面綴了一行小字:“鐘鼎本無此烤字。此是齊璜(白石老人名)杜撰”。寫畢擲筆大笑,興沖沖地走了。這個“烤”字后經裝裱后掛在烤肉宛店堂里。白石老人走后,大家欣賞齊老的題字筆力遒勁,連連贊嘆,但是只有一個“烤”字,能不能算匾?也有人出主意。不如仿其筆鋒,添上“肉宛”兩字,成為一塊匾。后來認為那樣不妥。就用這一個字,掛在墻上,當做“烤肉宛”的牌匾。
1946年,齊白石老人已是八十六歲高壽,烤肉宛再次向老人求字。白石老人便寫了“清真烤肉宛”牌匾。同時畫《梅花圖》并題詩:“步寒松柏同精健,知是無生熱血多”。此后,八十八歲壽日又畫壽桃送烤肉宛,畫中題字:“仁者多壽”。可見,白石老人與烤肉宛之情深。文武兩吃老京味
說起來,烤肉宛一道烤肉能夠成為名菜。除了質量特色外,還少不了“地利與人和”。烤肉宛最早落腳宣內安兒胡同西口,經過40多年苦心經營,到1723年這才在宣內安兒胡同西口路東置辦了門臉兒,立了字號。當時,烤肉宛往南是有名的琉璃廠,往北是西單鬧市口,往西是醇親王府。南來北往的人多,加上那溢油蕩香的烤肉實在惹人垂涎,買賣當然好。長袍馬褂、布衣百姓都聞香下馬,烤肉的誘人之處還在于蘊藉其中的文化。“文武兩吃”謂之“老京味”。文吃,多是“長袍馬褂”們的斯文吃法,由伙計烤好送上桌;而武吃,說的是自烤自吃。過去的“爺們”吃烤肉時人人手執尺二長的“六道木”守在炙子旁,一只腳蹬長條板凳上,自己將腌漬好的肉,攤在松香繚繞的烤肉炙子上翻而炙熟。邊烤邊飲酒,烤者人人“屠門大嚼”,在酣暢淋漓中體味武吃樂趣。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城市改造使得相當部分的老字號面臨拆遷。1992年,烤肉宛與澳門一家公司首開老字號合資先河,投資近千萬元進行環境裝修,將原址老店改為烤肉宛特味飯莊,經營“海派清真菜”。而老店的原班人馬在位于復興門93號(原廣源泰飯館)另起爐灶,叫復興門烤肉宛。烤肉宛合資后,“時髦”的特味飯莊并沒因寬敞的營業面積、上檔次的裝修和雄厚的資金帶來理想的效益。6年后,當時的華天飲食集團重金贖回了烤肉宛。合同解除后,“烤肉宛”在宣內大街“二次”起家。1998年7月烤肉宛原班人馬“打道回府”,在老址二樓重新支起了百年鐵炙子,而且明廚亮灶。沒多久,老顧客又回來了,不少新顧客也常“回頭”成為熟客。
2002年3月19日,由政府部門牽線,在海淀萬泉河路69號,建立了海淀烤肉宛店。之后,聚德華天又在南禮士路58號建了烤肉宛總店。除傳統烤肉外,還增加了30余種自烤品種,一樓大廳一水兒的環保型炭烤爐。調料上也有了新變化增加十余種時尚口味。烤牛羊排、烤肥牛、烤大蝦,烤雞鴨,烤魷魚、鰻魚等。咸鮮、甜咸、孜然口、酸甜辣咸二三十種調料自己挑。
來源:名希特產網 時間:2025-04-14
關注:
飲食禮儀特產推薦
飲食禮儀特產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關注:216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關注:174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關注:163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關注:16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關注: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