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頤和園的仁壽堂、樂壽堂里,各藏有一對八角形的方茶幾。茶幾用紫褐色的檀木制成,上面用白玉色的骨片嵌鑲著山水勝景、窈窕仕女,畫面優美,造型精絕,骨木渾成一體。據說這兩對骨木嵌鑲珍品,是清朝光緒年間寧波地方官向皇帝進貢的。
▽寧波嵌鑲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據史籍記載,寧波骨木嵌鑲在隋唐時代已經相當精致。那時嵌鑲珍品已從甬江出口。日本正倉院珍藏的“檀木棋盤”和“雙六盤”,據說就是那時的寧波骨木嵌鑲制品。到了清代乾隆、道光年間,
制作技藝更臻完美,產品與揚州螺鈿嵌、廣東象牙嵌并駕齊驅。到了清朝晚期,社會動亂,嵌鑲業也日見蕭條,嵌鑲絕技幾乎失傳。
▽寧波嵌鑲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骨木嵌鑲是寧波的傳統工藝。它分平嵌、高嵌兩種。先以螺鈿、象牙、牛骨片、黃楊木、彩石等材料為坯,將畫稿復印在材料上,鋸出形狀紛繁的嵌件,然后將嵌件復印在各種嵌器上,用鑿子起槽平底,再將嵌件膠合嵌在槽中,打磨后用中國大漆漆成,這就是平嵌。
高嵌則是在膠合后的嵌件上再精鏤細鍥,塑成立體形象。平嵌如云鑲藍天,流暢自如;高嵌似玉峰崢嶸,百態千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