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豬油湯團,因色、香、味、形俱美而名噪中外湯團又稱“元宵”。按照寧波鄉風,每逢除夕、春節、元宵,家家戶戶都用水磨糯米粉、麻心豬油餡做湯團,除家人歡聚共食以取團圓之意外,還隨時“裹”來以饗客人,算是最表尊敬的一道上等點心。
世代相傳,終于使寧波湯團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寧波豬油湯團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說起江阿狗,“老寧波”人人皆知。他是寧波人,原名江定發。一九二六年他在寧波城隍廟擺攤賣紅棗湯和酒釀圓子,后又增做豬油湯團。到四十年代移至開明街開設了一爿三開間門面的“缸鴨狗”甜食店。
缸鴨狗的招牌很別致,它借用江定發小名江阿狗的諧音,在招牌上畫了一只精致長缸,一只引頸肥鴨,一只雄姿家狗。據江阿狗的次子江云心(現為該店副經理)回憶,當時這塊招牌,確很引人矚目。
過路人常常佇足觀望,孩子們則牽著父母的手好奇地喊著“缸鴨狗!缸鴨狗!”從而就招徠了大批顧客。加上江阿狗確在湯團的選料及制作上下了一番苦功,使“缸鴨狗”的寧波豬油湯團在色、香、味上與眾不同,當時就有“寧波湯團甲天下,缸鴨狗湯團甲寧波”之說。
▽寧波豬油湯團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寧波豬油湯團是選用糯米、黑芝麻、豬油、白糖、桂花等做成的。它的特點是選料嚴格,制作精細考究。糯米要求質糯米白,制作過程分水浸、水磨、榨壓等工序;黑芝麻則要求質純、新產,制作時要經過淘、炒、春、篩(即去殼);豬油是取用肥厚的純板油,絕不用網油等代替。
湯團成形后,連下鍋也有講究,一般是先把水煮沸,用勺輕推團子入鍋,以防粘結;等到團子浮上水面,再加少量冷水,使內餡容易溶化,這種煮法叫做水飄、水養;水再沸后,馬上上碗,在碗里加“上白糖”、桂花及紅綠絲。
這樣的湯團,湯清、色艷、團圓而有光澤,加上桂花的香氣撲鼻,使人一見就食指大動。入口后,一咬開皮子,就油香四溢,真正是香、甜、鮮、滑、糯一應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