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淋水青菜營養低
蔬菜中含有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C都屬于水溶性維生素,特別“嬌氣”,給青菜不斷“洗澡”或者買回家后長時間在水里浸泡,都會讓這些維生素隨之流失,營養價值降低。
2、黑木耳兩面黑或含化學物
黑木耳并不是越黑越好,正常的黑木耳應該是正面偏黑褐色,背面偏灰白色。一些不法商販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喜好或為給木耳增重,會用化學試劑硫酸鎂浸泡木耳。被浸泡過的木耳兩面都呈黑褐色,沒有正反面,甚至表面會有白色的附著物。
3、發青的西紅柿或有毒
買西紅柿時,千萬要避開青西紅柿以及有青肩膀(果蒂部青色)的,因為它們不僅營養差,而且含的番茄苷等成分還可能有毒性,生吃、熟吃都不宜,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
4、絞好的肉餡不新鮮
不少人喜歡買絞好的肉餡做餃子、包子餡。蔡政穩提醒,市售肉餡不會用最優質的肉來做,可能是碎肉、賣不掉的剩肉或不便出售的大塊肉。
更為重要的是,市售肉餡可能會添加冰塊和磷酸鹽等保水劑,以提高肉餡的水分含量。攝入后會妨礙人體對鈣、鎂、鋅等礦物質的吸收。
5、潔白銀耳或為熏制品
好銀耳顏色微黃,花大而松散,聞起來有淡淡清香。有的商家為了讓銀耳賣相好,會使用硫磺熏制。“硫磺銀耳”顏色潔白,聞起來有刺鼻氣味,取少許放在舌尖,有刺舌的辣感。
6、鮮亮豆干或經染色
常見豆干有白色和棕色的,那些看上去顏值高、外型靚的豆干可能是經過染色的。
有不法商家用焦糖色染豆干,不但能讓豆干變得更好看,色澤更明亮,而且成本更低。但是,國家明令禁止焦糖色用于豆制品制作。
7、鮮紅辣椒面質量差
正常情況下,辣椒面應該是橘紅色,潑上熱油做成辣椒油,會變成暗紅色。一些不法商販為了獲利,會用質量差的辣椒制作辣椒面等制品,為了提高賣相,就會加入羅丹明B(一種工業染料,食用可能致癌)或胭脂紅(一種著色劑,超量食用有慢性毒性)等,讓辣椒顏色鮮艷好看。
8、太大的魚汞含量高
有調查研究顯示,魚的生長期越長,個頭相對越大,其中的汞含量相對也越高。一般常吃的草魚、鯉魚、鰱魚、鯰魚等,市場上售賣的大都在2~3斤,其生長時間在一年左右,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就可以放心食用;而鯽魚本身體積較小,八兩重的鯽魚算是比較“老”的。
9、濕海帶太綠不安全
剛撈出來的海帶,晾干以后顏色會偏黃褐色。顏色太綠的海帶可能用硫酸銅(或堿性品綠)溶液泡過。相對來說干海帶可能更安全一些,購買時盡量挑干一點的、表面有白色粉末結晶物的。
10、紫得發紅的紫菜已霉變
如發現紫菜發紅了,可能是吸收了潮氣,發生了霉變。即使沒出現霉菌,也有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