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別稱“饃”“饃饃”“蒸饃”,中國傳統面食之一,傳說是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所發明,是一種用發酵的面蒸成的食品。饅頭以小麥面粉為主要原料,是中國人日常主食之一。蒸好蒸熟的饅頭吃起來應該是帶有一點甜甜的味道的,而且還是越時嚼就越是甜的那種,這是因為饅頭進入到食道之前、反復咀嚼的過程中,唾液里的淀粉酶逐漸把淀粉轉化成麥芽糖,舌頭上的味覺感受器自然會感覺到甜味。然而,我們自己剛做好的饅頭卻有了酸味是怎么回事兒?饅頭有酸味可以吃嗎?
饅頭有酸味是什么原因
應該是面團發酵有點過頭了,天氣熱如果過頭就會有點別的細菌,自然就會酸,酵母的味道跟面團發酸還是有區別的,你記住這個味道,等下次你再做時,你先把干酵母放進溫水里,等完全溶解后你再聞聞這個有干酵母的水是什么味道,如果跟上次的饅頭是一個味道那么就是干酵母放多了,如果不是那就是上次發酵過頭了。
蒸的饅頭發酸能吃嗎
能吃呢,自己做的就是發面發大了唄。口感不好而已。
下次再發面的時候可以先聞下,扒開面團嗅味,如有酸味,說明堿放少了;如有堿味,說明堿放多了;如只聞到面團的香味,說明堿放得正合適。也可以嘗下,將揉好堿液的面團揪下一丁點兒放入口中嘗味,如有酸味說明堿放少了;如有堿澀味,說明堿放多了;如果覺得有甜味,就是堿放得合適。
蒸的饅頭發酸怎么補救
說句實在的,如果是饅頭蒸熟后口感發酸,這可是真得無藥可救了!相反,如果饅頭蒸熟后輕微的堿大,還是有辦法補救的。因此,我們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提前做好預防,把問題杜絕在發生之前,不要等問題出來了,再去找應對措施,亡羊補牢,為時已晚咦!
溫馨提示
還是常說的,在蒸饅頭配堿粉時,一定要配置的恰當,堿的比例配不合適,就堅決不做下一步工序;饅頭醒發不好不蒸制,饅頭的含堿比例不合適不上籠蒸制,如果按照這樣的規則去做,最起碼蒸好的饅頭不再會出現堿大或饅頭發酸的問題,如果出現其它問題,比如:饅頭塌陷、饅頭起泡等等,那就另當別論了,可以用相關蒸饃技術去攻關了。
蒸好的饅頭發酸是無法補救了,那么在饅頭制作的過程中,如果發現面團缺堿,可及時去補救加些堿粉,有必要時,必須把制好的饅頭坯子全部毀掉重新加堿粉攪拌和面,這樣就從根本上防止了饅頭蒸好后發酸的問題。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抱著僥幸的心理去做嘗試,其后果真得是你不愿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