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最毒美食
我們很難弄清楚神秘癥狀和所吃食物之間的關聯,但一旦你能搞清楚兩者間的因果關系后,就是很大的解脫。以下是最常被提到的,在去除標準美式飲食后將會減輕或消失的一些癥狀:
極度疲勞
消化問題
身體酸痛和疼痛
不良睡眠
腦霧
掉發
情緒問題(憤怒、焦慮或憂郁)
麻木或刺痛
慢性皮膚狀況(皮疹、青春痘〔又稱痤瘡〕、濕疹或干癬)
無法減重或增重
你有哪些狀況呢?若有,我很高興能讓你看到食物選擇會怎樣影響你的健康。如果這些癥狀對你來說都很陌生,很有可能是你已經選對飲食,或是你的毒物桶尚未達到臨界點。現在是最佳時機來檢視你所吃的食物,以便處理自體免疫問題。 思考以下說法并從0到3標示你的回應,0代表從不/不符合/不同意,1偶爾,2通常如此,3代表總是如此
我吃含麩質的谷物,或可能受麩質污染的谷物(麥、裸麥、大麥、米、燕麥、高梁、小米和蕎麥。)
我吃谷類(藜麥、莧菜、米等。)
我吃加工(包裝)、油炸或速食食品。
我吃傳統動物乳制品。
我吃傳統養殖的肉或魚。
我吃傳統種植的水果和蔬菜。
我吃植物油,如芥花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紅花油及大豆油。
我吃人造奶油或起酥油。
我吃黃豆產品。
我吃糖。(任何類別,包括果糖、蔗糖、蜂蜜、龍舌蘭糖漿、楓糖漿等。)
我用人工甘味劑。
我喝未經過濾(自來水)的水。
我吃基因改造的食品。
我每周喝三種或多種酒精飲料。
分數加總:———————
食物分數解答
0:你是個飲食典范。繼續保持這個良好習慣。
1~6:如果你有不良的系統或自體免疫問題,食物是可能的觸發因素。
7~10:如果你有自體免疫問題或想要預防自體免疫問題,食物很可能是觸發因素。
11+:如果你探索如何逆轉或預防自體免疫狀況,食物非常可能是觸發因素。
不管你的分數是多少,好消息是你取得了食物與惱人癥狀之間可能有關聯的覺知。盡管在智性上了解了食物和你的感覺之間的連結,是一個好的開始,但實際親身體驗這些連結則會讓你徹底改觀。
大量的科學研究將有毒食物與發炎相連結,發炎是多數疾病(包含自體免疫失調)的先決條件。但也有很多科學研究將滋養性食物與治療相連結。讓我們先來看看壞消息,再深入探討好消息。
去除標準美式飲食食物
最常見的觸發食物對任何人都具有致發炎性和毒性,尤其是對具自體免疫狀況易染病體質的人。這些食物會促成發炎和腸道菌群(菌叢不良)的失衡,破壞腸道(腸漏)以及血腦障壁(腦漏)的結構完整,產生營養不足,造成粒線體功能異常及免疫系統障礙。如同我們在本章前面所學的,任何會傷害腸道的東西,就會傷害到免疫系統。
標準美式飲食的特點是,食物或是看來像食物的物質,受到化學方式改變或采某種方式生產,以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而非支持人類的健康生命。
在大多數包裝產品和速食中所發現的加工食品,含有高度加工的油品、人造和玉米基底的甘味劑、精制谷物、化學防腐劑及添加物,以及高度加工的白色食鹽。
加工食物不是為了促進健康而制造的,而是為了便利性和利潤。悲哀的是,它們會促進發炎、增加血糖、促成胰島素阻抗和肥胖癥,也會導致癌癥和自體免疫性。
這些有毒的「食物」和像食物的物質,在健康的飲食中絕無容身之處。我希望,你在知道有毒的食品在身上造成的效果后,會決定全面拒絕這些它們。
最毒的標準美式飲食
1.麩質
麩質是自體免疫性觸發食物的第一名,已受《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中的一篇評論報告指稱它牽涉到至少五十五種疾病。 研究顯示它會對任何吃了的人引發腸漏。麩質不只有一種,而是兩萬三千種在所有谷物中能找到的不同貯藏蛋白(storage proteins)。盡管多數的研究和檢驗都著重在單一一種麩質蛋白質:alpha麥膠蛋白/麥醇溶蛋白(alpha gliadin)。
但直到有更多更好的檢測方法出爐以前,易發生自體免疫者最好謹慎地避開所有谷物。麩質跟人類的毛發一樣難消化,因此具有高度致發炎性;但多虧了它黏黏的特質,在烘焙上就很理想。美國超級小麥因其優越的黏性而受培育,可能是最難消化的麩質。
建議:對任何想要預防或從自體免疫狀況療愈的人來說,百分之百遵從去除麩質是必要的。
注意:這并不表示可以吃標示「無麩質」的產品。包裝食品中通常含有糖、防腐劑、添加物、化學物,補充了大量會促使血糖不平衡、胰島素阻抗和肥胖癥的碳水化合物,是自體免疫疾病發病和進展的主要貢獻者。
2.加工脂肪與油類
大多數的植物油都是高度加工的致發炎性脂肪。它們是以有毒化學物質制成的,如己烷(hexane)和漂白劑,而且含有高比例的致發炎性脂肪,會快速氧化(腐敗),加熱時會產生有毒副產品,使身體產生了會促進疾病的自由基(free radicals),而自由基與心臟疾病、癌癥、肥胖癥及自體免疫狀況相關聯。
以下的油類以及利用這些油品制作的速食產品,都與許多疾病有關:芥花油(菜籽油)、玉米油、棉籽油、花生油、葵花油、紅花油,以及大豆油,還有部分氫化(化學強化)的植物油(人造奶油和起酥油)。
建議:永遠避開所有加工植物油(除了橄欖油)、人造奶油和起酥油,以及使用這些油類制作的速食。改選擇有機特級冷壓橄欖油、椰子油、澄清奶油(酥油,對乳制品敏感者通常對此耐受性良好)以及草飼奶油(如果你的身體能耐受乳制品)。
3.糖和甘味劑
過量攝取各類型的糖,如葡萄糖、蔗糖和果糖,會傷害免疫系統,促進發炎、腸漏、肥胖癥、癌癥,以及自體免疫性。這包括了任何含有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龍舌蘭、蔗糖、楓糖漿及蜂蜜的食物。連高升糖(血糖竄升)水果,如香蕉和西瓜,都會讓酵母菌過度生長、腸道微生物失衡、肥胖癥、糖尿病和自體免疫失調。
當你要攝取水果和蔬菜時,選擇吃完整的水果和蔬菜,而不是喝果汁。完整的水果和蔬菜含有纖維質,會減緩糖的消化速度,維持胰島素系統的平衡;果汁不含纖維質,會迅速造成高血糖。
研究表示,人工甘味劑,如阿斯巴甜(藍色包裝)、糖精(粉紅包裝)以及三氯蔗糖(黃色包裝)可能對人類有毒。三氯蔗糖是以氯制成,它會減少有益的腸道細菌和改變人體的胰島素濃度。阿斯巴甜含有甲醛,已被與癌癥連結。而它們都涉及體重增加、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加。
建議:永遠避開加工糖和人工甘味劑。如果你正在處理血糖不平衡、胰島素阻抗、糖尿病或肥胖癥,就將水果攝取量減至最低。使用有機甜菊糖做為主要的甘味劑,你也可以考慮羅漢果或木糖醇(取自樺木)而非玉米制成的糖醇。
注意:糖醇會造成某些人消化不良。
4.乳制品
很多有乳糜瀉或麩質敏感性的人,同時也對乳制品敏感,尤其是對乳蛋白質的酪蛋白過敏。酪蛋白是一種難消化的蛋白質,對很多人來說具有致發炎性,將造成腸漏并觸發會導致自體免疫失調的增強免疫反應,如第一型糖尿病、狼瘡、多發性硬化癥和類風濕性關節炎。A1貝塔酪蛋白牛奶(A1βcasein)常見于荷斯登牛(Holstein cows),特別具致發炎性。
除了酪蛋白外,傳統的牛奶制品還有許多問題:多數非有機飼養的乳牛常被喂食了噴灑過草甘膦的基因改造谷物,并被施打抗生素。傳統牛奶接著經過殺菌(巴斯德消毒法)消除有益的酵素和益生菌,以及會產生有害的自由基的均質化(homongenized)過程。
建議:可試試山羊或羊奶—已發酵的,如克菲爾酸奶,會比較好接受,也比較好消化。
5.食品添加物和化學物質
許多添加入食品中,用以改變口味、顏色、質感和保存期限的化學物質,都與癌癥和自體免疫疾病相關聯。這意味任何含防腐劑、人工香料、色素和化學物質,包括谷氨酸鈉(又稱味精、麩胺酸鈉,mono sodium glutamate,MSG)和人工甘味劑。
傳統種植的水果和蔬菜通常含有殘留的農藥,會增加發展出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未過濾的自來水常含有毒化學物,如氟、氯、氯胺、鉛、藥品,及其他會干擾免疫功能,攪亂荷爾蒙,造成肥胖癥和增加癌癥風險的物質。
建議:盡最大可能避免食物和水中的毒素。盡量選擇購買有機農產品,并能了解哪些蔬果最容易含農藥及哪些水果和蔬菜很少使用殺蟲劑。在水的潔凈方面,至少要確認你已從飲用水和洗澡水中過濾掉氟和氯。
6.傳統養殖的動物制品
傳統養殖的動物,往往是集中喂養的大型生產模式,目的是盡可能快速生產出最肥美的動物,通常都會對其施加抗生素及荷爾蒙。好像這樣還不夠,它們還常被喂食以基因改造、充滿農藥和除草劑(草甘膦),且受有毒霉菌破壞的谷物。
是的沒錯,發霉的谷物會造成動物增加更多重量,身上有更肥、更嫩和裝滿霉菌毒素的肉,而這些特點一直以來都吸引著消費者。但如果你有自體免疫失調,就要小心了。你可能會對這種肉品中的霉菌毒素、草甘膦以及基因改造蛋白質格外敏感。
7.玉米
玉米是一種含有麩質的谷物,此種麩質類似小麥中的麩質,會在對小麥麩質敏感的人身上起交叉反應。這表示你的身體將玉米麩質錯認為是小麥麩質,產生了會導致自體免疫性的類似免疫反應。更甚的是,玉米很常遭受有害的霉菌毒素所污染,而多數今日所產的玉米都是受基因改造來抵抗草甘膦的摧毀(即可抗除草劑的玉米)。抗除草劑作物常在采收前被噴灑草甘膦。
研究顯示,草甘膦會造成腸漏以及增加罹患多種疾病的風險,包括帕金森氏癥(Parkinson’s)、癌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
8.大豆
盡管豆類是在接下來的可疑食品列表中討論的種類,但大豆有不少額外的問題使它對許多人來說是有害的食物。 大豆含有多種天然形成的毒素以抵御植物捕食者,而這些毒素會對人類具有危險的效果。
凝集素(lectins)能觸發發炎和刺激出高度免疫反應,進而在易受影響者身上導致自體免疫性;植酸(phytic acid)會與礦物質結合,特別是鈣、鎂、鐵和鋅,使它們較不易讓你的細胞取得;皂苷(或皂素,saponins)、大豆毒素(soyatoxin)、胰蛋白酶抑制劑(trypsin inhibitors)和草酸鹽(oxalates)會干擾體內需要用來消化蛋白的酵素。
大豆也含有植物性雌激素(phytoestrogens),是內分泌與甲狀腺的破壞者,可能會引發荷爾蒙敏感型癌癥。
9.白色食鹽
過度加工的鹽可能是造成自體免疫疾病增加的一種環境因素。白色食鹽是以化學加工以去除鎂和微量礦物,往往含有添加劑和防腐劑。在一項實驗里,飲食中含有高量加工鹽的小鼠,顯示出Th17病原細胞(pathogenic 17 cells)的激增,此細胞會引起發炎和導致自體免疫失調。
健康飲食特產推薦
健康飲食特產排行
- 清除蠟燭痕跡的三種方法
- 幾乎家里每個房間都有蠟燭,但不幸的是,有時候燭光會亂串。你有發現桌布、衣服、或燭臺上有頑固的蠟燭油擦不掉嗎?
- 關注:725
- 獼猴桃要用塑料袋密封保存嗎?
- 獼猴桃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水果,它的吃法比較多,營養價值高,深受人們喜歡,很多人都會經常吃獼猴桃。
- 關注:186
- 什么是明膠?明膠對身體有害嗎?
- 明膠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廣泛,明膠(Gelatin)是由動物皮膚、骨、肌膜、肌魅等結締組織中的膠原部分降解而成為白色或淡黃色
- 關注: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