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不換“沁州黃”
“沁州黃”又稱“吳閣老”,這是因為清朝康熙年間在朝做官的大學士吳(王典)首先發現,而得此雅號。沁州黃不僅形體金黃,味道香美,而且營養豐富,經過有關部門鑒定,它所含的脂肪量、蛋白質、可溶性糖類的含量,都高于普通小米。它與山東金鄉縣的金米、章丘縣的龍山米,河北蔚縣的桃花米,并稱為我國“四大名米”。因而常常在北京農業展覽館展出,也曾在廣州交易會和印度國際博覽會上贏得好評。
在晉東南一帶,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話:“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換沁州黃。”晉東南地區的沁縣古為沁州,“沁州黃”是這里出產的一種小米,顆粒小,金黃色,被當地人稱為“金珠子”。它是谷子家族中最特殊的品種,用真正的金珠子都不肯換,可見其珍貴了。
相傳300年前兵荒馬亂,民不聊生,連廟里的和尚,老百姓也無暇施供了。在沁州檀山上的古廟里,住有一個和尚和他的幾個徒弟,都是受苦人出身,為了產糧度日,就把附近貧脊的山坡地開墾出來,種上“糙谷”。不料,經過幾年馴化,所種糙谷發生了神奇的變化,變得米色蠟黃,顆粒圓潤,晶瑩明亮,吃來軟綿噴香。不同尋常的是,用這種米熬稀粥,鍋邊不掛米粒,悶飯、蒸飯不就菜也越嚼越香,遂取名“爬山糙”。在朝做官的吳閣老,聽說家鄉出了“爬山糙”,就想親口品嘗,證實一下。他到檀香山廟里品嘗之后,果見名不虛傳,就把“爬山糙”的名稱改為“沁州黃”,并帶回皇宮進貢給康熙皇帝,康熙很愛吃。慈禧太后也喜吃用“沁州黃”熬出的八寶粥。從此,“沁州黃”聲名大振,幾乎年年成為貢品,供給朝廷享用。
本地人夸起自己的土特產,就會念出這樣的口頭禪:“沁縣三大寶,雞蛋、瓜子、吳閣老。”其中第一寶雞蛋,雖各地都有,可是沁州雞蛋非同一般,其特點是皮紅,個大,蛋清多,蛋黃小,蛋黃小如紅棗。第二寶南瓜子,個大,仁肥,含油量高,當地常把它作為出門的干糧。而第三寶吳閣老,因他第一個發現沁州黃,久而久之,約定俗成,他的名字成了“沁州黃”的代名詞。
來源:名希特產網 時間:2025-03-12
關注:
飲食禮儀特產推薦
飲食禮儀特產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關注:214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關注:173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關注:162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關注:160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關注: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