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作為一名武漢人,經常在過早時會吃到豆皮,曾經,小編以為恩施的豆皮和武漢是差不多的,直到小編在之后了解到,原來恩施的豆皮和武漢的豆皮完全就不是一種東西,不管在口感,做法還是模樣上都是不一樣的。下面,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
恩施豆皮不同于武漢豆皮
初聞恩施豆皮,我以為會和武漢豆皮類似,都應該是裹著米香和肉香的小吃,但來到恩施后,才覺得自己過于無知。恩施豆皮和武漢豆皮完全不是一樣吃食,武漢豆皮食蛋皮和米飯和肉,恩施豆皮僅僅是“豆絲”,主要原料是米和土豆淀粉制成。
為什么稱之為“豆皮”呢?那是因為豆皮傳統的做法是先將米漿在鍋里攤成皮,最后再切成絲,所以稱為豆皮。
一般農家自己在做豆皮時,都會先吃攤好的豆皮,主要是用醬料、蔥姜蒜等一起炒著吃,特別的香,現在早餐店都還會有賣的,十分受歡迎。而恩施豆皮都是在自己人吃完炒豆皮后,將余留下來的豆皮切成絲曬干而成,這樣的豆皮十分耐儲存,所以農家人也更愿意制作,每當逢年過節,恩施豆皮總會端上桌來,可見恩施人對豆皮的喜愛。
原料:豆皮制作的主要原料是米和土豆(馬鈴薯)淀粉,綠豆皮和包谷豆皮等其他品種都需要添加相應的原材料。
恩施豆皮的做法步聚:
1.將大米用開水浸泡5-10分鐘。
2.將浸泡后的大米用機器磨成糊狀。
3.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土豆(馬鈴薯)淀粉,攪拌均勻。
4.傳統的做法是將米漿在熱鍋里攤成皮,切成絲,或者在熱鍋里用特制漏斗盛裝旋轉烙成粉絲狀。近幾年由于專業制作豆皮的機器的出現,大部分生產廠家都已經改為機器生產了。機器的原理和傳統的做法原理基本上一樣,只是效率更加的高。
5.將成品晾曬在通風處。
恩施豆皮吃法多樣
恩施豆皮的做法很簡單,以米與土豆淀粉為原料。
大米洗凈浸泡十分鐘左右后磨漿,加入一定比例的土豆淀粉拌勻,然后直接在熱鍋里攤皮。攤皮手法很重要,可以先舀一勺米漿,淋在鍋里,按煎餅果子的做法一樣均勻攤開,待成型后,就可以揭開了;之后稍涼會,可以炒豆皮吃,剩余的豆皮直接切絲,在通風處曬干即成。如果不是為了吃炒豆皮的話,也可以直接用特制漏斗盛裝米漿,在熱鍋上旋轉起來烙成粉絲狀即可。
恩施豆皮的吃法也很簡單,要么炒要么煮。
煮豆皮時,可以加一些葷食進去,比如雞鴨肉,這樣煮出來的味道更鮮一些,使原本爽滑的豆皮,滋味更豐富;炒豆皮的味道就更有趣的,主要取決于配菜的味道,豆皮炒后,又酥有香,而青菜一定是炒豆皮的最佳選擇,不過豆皮和什么配菜一起炒制,只要加入了青菜就不會太油,對腸胃也好。
所以相較于武漢豆皮,這恩施豆皮還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恩施豆皮的耐儲存性,也因此恩施豆皮早已經走出了湖北,讓更多人能嘗到這道美味的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