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是百姓生活中的主要食品,家家戶戶都得購買。大米是中國人的主食之一,由稻子的子實脫殼而成。稻米中氨基酸的組成比較完全,蛋白質主要是米精蛋白,易于消化吸收,無論是家庭用餐還是去餐館,米飯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日常生活中需要選購什么樣的大米,是否好吃,有無污染,是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如何鑒別大米的好壞選購技巧:米粒較大且飽滿,有米香
大米按照品種類型分為秈米、粳米和糯米三類。
大米的選購技巧
應選擇米粒較大且飽滿,顆粒均勻,顏色白皙,有米香,無雜質者佳。如果碎粒很多,顏色發暗,混有雜質,沒有稻米特有的清香味,則表明稻米存放的時間過久,不宜選購。
如何鑒別大米的好壞
怎樣鑒別新陳大米
目前市場上賣的大米(指北方粳米),多數還是去年秋天收割的稻谷,存放一年后,現加工現賣的,即小販稱所謂的“新大米”。但也有個別小販賣的米,確是新米。
新米最大的特點是每粒米腹部基部胚芽多數還保留著,這是鑒別新陳大米的主要方法之一。當然胚芽保留多少與碾米時機械強度和碾米時間有關,不能一概而論,但不管怎么樣,新米胚芽總能保留部分或絕大部分;而去年或前幾年的稻谷,今年加工的大米,其胚芽則沒有或幾乎難以找到,胚芽脫落處則成了一個缺口。同時新米一般有光澤,帶有清香味,還有一定的透明度或半透明度,而陳米則不具備。
八種鑒別大米好壞的方法
1、看硬度。
大米粒硬度主要是由蛋白質的含量決定的,米的硬度越強,蛋白質含量越高,透明度也越高。一般新米比陳米硬,水分低的米比水分高的米硬,晚米比早米硬。
2、看腹白。
大米腹部常有一個不透明的白斑,白斑在大米粒中心部分被稱為“心白”,在外腹被稱“外白”。腹白部分米質蛋白質含量較低,含淀粉較多。一般含水分過高,收后未經后熟和不夠成熟的稻谷,腹白較大。
3、看爆腰。
爆腰是由于大米在干燥過程中發生急熱,米粒內外收縮失去平衡造成的橫裂紋。爆腰米食用時外爛里生,營養價值降低。所以,選米時要仔細觀察米粒表面,如果米粒上出現一條或更多條橫裂紋,就說明是爆腰米。
4、看黃粒。
米粒變黃是由于大米中某些營養成分在一定的條件下發生了化學反應,或者是大米粒中微生物引起的。這些黃粒香味和食味都較差,所以選購時,必須觀察黃粒米的多少。另外,米粒中含“死青”粒較多,米的質量也較差。
5、看新陳。
大米陳化現象較重,色澤會變暗,黏性降低,失去原有的香味。選購時要認真觀察米粒顏色,表面呈灰粉狀或有白道溝紋的米是陳米,其量越多則說明大米越陳舊。同時,捧起大米聞一聞氣味是否正常,如有發霉的氣味說明是陳米。另外,看米粒中是否有蟲蝕粒,如果有蟲蝕粒和蟲尸的也說明是陳米。
6、測水分。
如果咬碎時,沒有響聲又粘牙齒,說明水分含量超標。
7、看色澤。
如果米粒色澤灰暗、有裂紋,是發過熱的大米。如果米粒的色澤外觀過白、過滑,就有可能是上光的;若呈淡綠,有可能是以人工色素染色。
8、聞氣味。
正常的大米,沒有異香、異味。新大米有自然清香氣,陳大米沒有香氣2009年10月1日,我國大米新國標正式實施,按加工精度將大米劃分為一到四級。比如一級大米背溝無皮,或有皮不成線,米胚和粒面皮層去凈的占90%以上;二級大米背溝有皮,米胚和粒面皮層去凈的占85%;三級大米背溝有皮,粒面皮層殘留不超過1/5的占80%以上;四級大米背溝有皮,粒面皮層殘留不超過1/3的占75%以上。也就是說,等級越高,加工的精細化程度越高,但營養價值未必更高。